历史的动数不是理论的命运,而实实在在见诸人的际遇。对任伯年来说尤为如此,要是太平岁月,父子就守着米店度过一生。洪杨进陷,又逢母丧,父亲任鹤声要他先行躲避,那时他21岁,途中却被拉伕进了洪杨军,在军中被安排扛旗,饱受刀兵之苦,等他终于逃返家,父亲已丧于乱途。他身怀的,只剩父亲教他的写真术,父亲平生不愿炫示画技,只是岁值不登,担忧未来才传授他。任伯年名颐,生于1840年,他的家乡浙江萧山至今还流传着他的故事,他10岁时曾画下访客的面容,父亲一望而知是谁。15岁时他画过不少历史人物故事的灯片。
另一则是传遍上海的,他仿制任熊(任渭长)的扇面于街头设摊,偶遇任熊路过,惊奇发问,最终收他为徒。这个故事被徐悲鸿写进《任伯年评传》,说是王一亭口述,其时任伯年十五六岁年纪,而此时任熊已逝,任伯年也未曾去过上海,美谈美则美矣,却不攻自破了。任伯年所受提携应来自任熊之弟任薰(任阜长),他们原是同族,任伯年在题款中言及渭长称“叔”,称阜长“二叔”。任伯年比任熏小五岁,他随任熏在宁波四年,曾客游镇海、杭州等地,又一起到苏州,由此结识胡公寿、沙馥等人,后至上海,卖画为生,布衣终老。
任伯年、胡公寿合作扇面
初期任伯年深受二任影响,画人物以陈老莲法,仕女曾学费晓楼。初到沪上,得胡公寿引荐于古香室笺扇店设砚,后又结识张熊、虚谷、高邕之、吴昌硕、蒲华等,均为他们画过肖像,不数年画名大噪。起初任伯年不善山水,多得公寿指点,经常合作书画。他始终称公寿先生,不忘知遇之恩。曾为胡公寿夫妇各绘一像。胡公寿斋名“寄鹤轩”,任伯年以“倚鹤轩”为名,其中不无寓意。
酸寒尉图
吴昌硕小任伯年四岁,其时吴昌硕36岁,经高邕之初识任伯年。二人意气相投,过从甚密,探讨画理书法,成莫逆之交。任伯年为吴昌硕画过多幅肖像画,留传下来的有《饥看天图》《蕉荫纳凉图》《芜青亭长图》《酸寒尉图》等,其中最注目的要属《酸寒尉图》,画中吴昌硕身着官服,拱手作畏寒状,面容愁苦,极富戏谑,相识的人见了都笑指:“此吴苦铁也。”吴昌硕为任伯年刻过多枚印章,如“任公子”“任和尚”“山阴道上行者”“任花押”等。任伯年拿自己的梅竹给吴昌硕临摹,吴昌硕临后,伯年对他说:“子工书,不妨以篆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得其诀奥也。”吴昌硕自此作画日勤。可以说,是任伯年启发了吴昌硕气势纵横的花卉画。就笔墨气息而言,他不及吴昌硕凝重浑厚,但在绘画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则显然超过吴昌硕辈。赫赫闻名的“海上画派”,并非指某个流派,而是称19世纪上海这群敢于破格创新的画家。
钟馗
任伯年因精于人物、花鸟,兼擅山水而被称为天生的画家、近代中国画坛全才,而在他身后,总有文野二派迥异的评价。因他画过大量吉祥如意、喜庆祝祷的题材,所以很长时期被指趋俗。他并非像文人画家那样将绘画作为个人感怀的抒发,而是颇具人情味地体察周遭,下笔自由活泼,极富生活气息。初到上海时,他住在豫园附近,在春风得意楼喝茶,茶客往来,形形色色,尽收眼底。楼下养羊,他每天倚窗观羊,甚至忘记饮食。豫园有很多鸟铺,鹦鹉、绣眼、百灵等千百种,他常驻足观望,尽得刷羽饮啄之态。他买来公鸡饲养观察,还会爬上屋顶看猫打架。
竹林七贤 纨扇
肖像画当然是从中国古代人物画入手,他又学会了西画写生。他有位朋友叫刘德斋,是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绘画部负责人,在交往过程中,任伯年学会了用3B铅笔画速写,还曾画过人体模特。每次外出必带一手折,随手画下人或景物。颜文梁的父亲颜元是任伯年的学生,手头就有任的写生稿一千余张,对肖像、人物、翎毛、走兽、花鸟、虫鱼、博古和山水,无不形神俱佳。他的人物画多取材于跨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如《许由洗耳》《苏武牧羊》《李广射石》《女娲炼石》《麻姑献寿》《八仙庆寿》《玉局参禅》《观音送子》,还有福星、魁星和为民除害、伸冤、驱邪等各式各样的钟馗。若论文人画的题材,如《怀素书蕉》《梅妻鹤子》《东山丝竹》《小红低唱我吹箫》均在范畴之内,且更富历史隐寓,如《关河一望萧索》,传达的萧瑟、悲愤之情,是对国破家亡的感慨。《送炭图》所表现的饥寒交迫,则是民生疾苦的现实景况。他在《苏武牧羊》跋语中写道:“身在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可以说是沪上鬻画一生的心情写照。
东山丝竹 纨扇
他初学陈老莲,后渐及陈白阳、恽南田等,画风开始变化,从钉头鼠尾、方折顿挫转为生动流美、清新爽朗。他于高邕之处看到了八大山人的花鸟册,成为他画风转变的契机。其刚柔相济、流利飞动则显然得益于华喦。他的没骨,“撞水”“撞粉”很接近水彩的立体光影效果,吴昌硕说他那些写生的花枝、蔬果,真如“从风露中摘来”。徐悲鸿的老师达仰在看过任画后评价道:“多么活泼的天机,在这些鲜明的水彩画里,多么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彩色中,由于一种如此淸新的趣味,一种意到笔随的手法,并且只用最简单的方术,那样从容地表现了如许多的事物。难道不是一位大艺术家的作品么?任伯年真是一位大师。”
定性任伯年为雅俗共赏的,有重于雅,有着眼俗的,总之是深受追捧,追捧到何种地步呢?《海上画语》曾记一小故事,有位广东商人要买画,多次守候在他家门口,终于等到他,伯年急忙登楼,商人尾随,伯年转身说:“内房止步,内房止步。”《淞南梦影录》里写他“芳誉遥驰,几穿户限,屠沽俗子,得其片纸以为荣”。成名后任伯年举家搬到城厢内的三牌楼,求画的人多,也有来讨画的,岳母坐守楼下,平时挑绣花绷,求画者来,先付润资,约期取件,绝不爽约。有时订件多,一晚须画数幅乃至十数幅。但有三位客人可以自由上楼,就是胡公寿、虚谷和吴昌硕。
兼收并包似乎是任伯年的天性,一度还迷上制作紫砂塑像、酒瓯器皿,画事荒废,竟至断炊,郑逸梅曾撰文道,其妻一怒之下将器皿悉数砸毁,只留下一具任父鹤声的塑像。50岁后任伯年生了肺病,其子任堇叔说是早年太平军中道途风霜所摧。他又嗜酒及鸦片,疏懒落拓,头发长到寸许也不理,饱吸烟霞后能一气画七八纸,但还是纸绢山积。《清朝野史大观》载一则趣闻,戴用柏与杨伯润来访,见一学徒倚门而泣,戴上前询问,学徒说:“老板请任先生作画,已经几个月了,老板说我侵吞了润资,今天又叫我来取,如果没有一定会打我,现在任先生还是没有画。”戴用柏很生气,说:“名士就可以这样吗!拿了人钱,却不为人画。”进门后,伯年正卧榻吸烟,戴猛地拍案叫他起来,伯年惊问何故。戴说:“你得了人钱,不为人作画,让一个小孩子在门口哭,是何道理。还不快画,我就要打你了。”伯年不得已,只好起身,戴与杨一人伸纸,一人调色。任援笔濡染,顷刻间画好两幅扇面,戴交给学徒,学徒欣喜道谢离去。
松下高士
任伯年怀有超人才智,但其作画的态度是极严肃的。每作画前都要费心构思,绘多幅草图,一旦落笔则兔起鹘落,疾如风雨。虽偶有疏傲之举,恐与病体不无关联,56岁病逝,这个年纪对画家来说也是太早了。吴昌硕悼云:“画笔千秋名,汉石隋泥同不朽;临风百回哭,水痕墨气失知音。”虚谷挽联云:“笔无常法,别出新机,君艺称极也;天夺斯人,谁能继起,吾道其衰乎。”就画史的评价,是首推他的人物画,视他为最后一位传统人物画家,又渗透着不一样的时代印记。然而他的人物画是不能与花鸟画割裂开的,因为人物画创作的成熟差不多与花鸟画同时,其实是一起进益的。他的将没骨花鸟、西洋水彩和山水画的皴擦融为一炉,造型与笔墨间的精微调和,是留给后世的重要启示。无论题材内容、表现形式,还是艺术旨趣,也成为无限的前景与范式,殊途同归,将他举为海上画派的引领者,实在不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