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壁

作者: 水何清澄 | 来源:发表于2022-05-20 11:35 被阅读0次

    从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除了文献记载与画作,团扇更多地见诸壁画。

    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壁画是指宫室壁画、寺观壁画与墓室壁画三大类。宫室多指政教方面的建筑物及日常生活的宅居。汉代的台、楼、阁,以画壁为主,辅以石刻、漆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开凿石窟,作为寺的组成部分,壁画更集中地表现宗教题材。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中,除了儒、道、佛题材之外,还大量再现了现世情景,承袭了汉代表现各个阶层的遗风,描摹农桑、畜牧、狩猎、林园、宴饮、奏乐、博弈、出行等日常生活的各种景况。而表现人间情境的题材,在隋唐墓室中得到更多反映。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宴居图》中,绘有三位侍女手执圆形纨扇。

    甘肃嘉峪关七号墓前室东壁并列的彩绘砖

    1964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发现的晋墓壁画中,绘有圆形团扇。

    无论何时何地,宫殿、寺观壁画都代表着那个时代壁画的最高水平和普遍面貌。由于隋唐统治对佛、道宗教的倡导,寺观规模甚至“制过宫阙,穷奢极丽”。由隋至盛唐,大量的寺观壁画皆出自名家巨匠之手,如阎立本、吴道子、王维、韩干、周潠等。

    隋唐时期的宫室、寺观、陵墓等各类建筑物,可以说是广纳各民族之所需,兼采中外文化之所长,壁画也随之相辅相成。同时,由于史学、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独立完善,绘画逐渐从记录文史、修饰器物,更多地向描“象”、状“物”、图“形”的功能上转移。丰富的社会现实成为描绘对象,相应地,新的题材程式和绘画语汇法则不断出现。作为封建统治的极盛时期,隋唐成为中国绘画法式全面发展的阶段,也是壁画艺术灿烂的必由之途。

    中唐之后,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五年(845)下令灭法,拆毁天下佛寺,令僧尼还俗,致使大量壁画随寺院一同被毁,其后累经破坏,最终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朝代更替,各类宫室壁画也随建筑物消失殆尽。我们只有从文献记述和描写中去想象当时的辉煌。相比之下,遗存丰富的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也直观呈现了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及文化面貌。

    与团扇有关的壁画,见于唐代李凤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


    唐代李凤墓壁画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团扇形象。

          李凤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五子,封为虢王。李凤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该墓是唐高祖李渊献陵的陪葬墓之一。其墓室壁画所绘的两个人物,手中都执有团扇,所不同的是团扇的面积和扇柄的长度,右侧绿裙宫女所执的团扇,外形与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十分接近,而左侧身着男装的宫女手中的团扇,十分小巧。

    唐代懿德太子墓壁画中所绘唐代团扇。

    懿德太子本名李重润,是武则天的长孙,唐中宗的长子。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其壁画中所绘宫女手拿的长柄团扇,显而易见,用扇套套住了。

          永泰公主本名李仙蕙,唐中宗第七个女儿,懿德太子的妹妹。她在久视元年(701)下嫁武延基,八年后因病去世。陵墓也位于陕西省乾县。第一墓室东壁壁画,描摹了她生前的生活。此画分为两部分,中间领首的高髻女郎即永泰公主,两部分画面各有宫女一人,手执短柄团扇。

    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绘有手执短柄团扇的宫女。

    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绘有手执短柄团扇的宫女。

    唐代圆形团扇(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出土)

          唐代团扇存世较少。1973年,新疆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了一把木柄绢质的纨扇,扇面绘有花鸟,柄长为扇面直径两倍。至此可见唐代团扇形制的丰富。故宫博物院藏晚唐李思训团扇一幅,为设色画《金畿瑞雪图》。

    晚唐李思训《金畿瑞雪图》(故宫博物院藏)

          进入宋代,手摇的团扇更加流行,以宫中所需为多,又称“宫扇”。如今可见的古代团扇实物,以宋代绢画扇居多,画迹往往出自当时的宫廷画家之手,形成了“团扇集中作为书画载体”的历史主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nd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