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写作,我越来越觉得疑惑重重,甚至觉得越来越不伦不类、无法入眼。大致分类主要涉及教学论文、日记、公众号推文和教学随笔。即便针对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一项内容,从标题到内容、再到用词都有所不同。
于是,专门长时间写教学中随笔的时候就不会写公众号的推文,或者说放到公众号里“无人问津”,慢慢地也写不出像样的教学论文了。当然,我明白这是写作后进生的我着急写作而不专一带来的恶果。
还是决心多学习学习,慢慢改进吧,今天收录一个关键点——聪明人的写作原则。
原则1:节俭使用元话语
元话语是指语篇中标示话语结构的标记语言,相当于为读者“设置路标”,提示读者该注意什么。比如,“第一部分我想说……”“第一节”“第二节”……事实上用提问代替元话语是最好的效果。
好的写作善于利用读者的期待心理,不让读者受困于各种路标,带着读者上路,曲径通幽处,善于利用“连贯之弧”组织文章脉络。它确保读者抓住主题,领会论点,紧跟相关事物,并让观点环环相扣。
原则2:放弃专家腔,更自然地对话
写作是与读者对话,别把自己的老本行当做谈话主题。作者关心的,并不一定是读者关心的。特别要杜绝在非虚构写作时不能错误地用自己研究中的内容来混淆主旨,偏离对话主旨和中心。
原则3:写作清晰有力,少用模糊词汇
一些修饰词,如“看似”“显然”“几乎”“某种程度上”……有时候必要,但不要太或许乏味。
如果用过头了,会给读者不良暗示——作者不愿意对文字承担责任。这样就降低他人的信任度。
原则4:陈词滥调,如避蛇蝎
请使用新鲜、言简意赅的词汇来代替陈词滥调。读者读文章就像看戏一样,沉浸其中,陈词滥调容易让读者出戏。好作家懂得如何将陈旧意象重新包装,写出新意。
原则5:抽象名词,远之;抽象概念,论之
比如“一个有着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会变得很危险”应该删掉“问题”,改成“有心理疾病的人会变得很危险”。
原则6:去掉僵尸名词
“名词化”就是指将动词改变为名词,这是写作大忌,要尽量把名词改写成动词。如“确认”改成“做出确认”;“决定辞职”改成“做出辞职的决定”……
原则7:采用主动和互动风格
尽量采用生动、互动的风格提高情感指数。
原则8:被动语态,并非洪水猛兽
主动语态引导读者将注意力投在正在做出的行动上;被动语态则让读者的注意力放在做出这些行为的人或者物上。
上述八条正是史蒂芬•平克写作八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