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诚善者美文美德佳文共赏热文推荐
【来自儒家的道德说教】Ⅱ《中庸》15

【来自儒家的道德说教】Ⅱ《中庸》15

作者: 慕思001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10:50 被阅读40次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刚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  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夫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详细地记载在典籍上,是可资借鉴的。执政的人在位,那么他所推行的政事就会得到很好的实施;执政的人不在位,他倡导的事业也就废弛了。人们对于政令的反应是敏锐的,就像土地对于种子的反应一样,及时迅速。因此说,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是容易推行的,也是易于摧折的。因此,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人才,选贤任能的前提在于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必须立足于道,修道必须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的亲人就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处事合乎情理,尊崇、敬仰贤德的人就是最大的义。亲疏远近的分别,贤达等级的不同,这是礼制所作出的规定。(处在低微的位置,如果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就无法治理地方。)所以,君子不能不重视修养自己。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就不能不从侍奉自己的亲人做起;要想侍奉好亲人,就不能不了解他人的心性;要做到对他人的了解,就不能不理解天性物理。”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天下的人伦关系有五种,而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原则有三种。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是天下人通行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美德是人们共同遵奉的做人原则,在日常实践中的运用,都是以中庸为唯一目标的。在修养品德的条件与方法上,有的人与生俱来就在天性中带有这种美德,有的人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素养,有的人在遇到困难后能够悉心向道并终有所得,无论条件是如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在修养品德的态度上,有的人顺天应人、无为而为、自愿自觉地奉行,安然处之,有的人为了获得某种好处,是在利益的引导下欣然而行,有的人勉力自强、不甘落后,所以奉行不懈,虽然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是最终都能付诸实践,这是共同的效果。夫子说:“好学上进就能够使自己的智能提高,努力付诸行动就可能接近仁德,知道廉耻并能立即改正就接近于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自己;知道修养自己的方法和方向,就知道怎样治理地方管理人民;知道管理人民的要则,就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一般地说,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即修养自身的德行,尊崇并任用贤哲,爱护抚恤亲族,敬重信任大臣,体恤群臣僚属,爱民如子,招用工匠,优待远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是树立正道;尊崇贤哲,则方向明确而思想没有疑惑,亲爱亲族,那么叔伯兄弟就会互相亲附而没有怨恨;敬重信任大臣,就不至于临事无措;体恤群臣,那么有才能的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知遇之重礼;爱民如子,老百姓就自然受到劝化而忠心耿耿;招用工匠发展经济,就有充足的财物积累而满足使用;优待远方来附的人,四方的百姓就会在内心向往归顺;安抚诸候,那么天下的人就敬畏悦服。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 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像祭祀那样心怀虔诚,衣着庄重, 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就是修养自身的德行。不听信小人的谗言,不贪恋女色,轻视财物而重视德行,这就是劝导人们尊崇贤哲。尊重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给予丰厚的俸禄,赏罚平等,爱憎相同,这是意在劝化亲族不要怀有非分的特权思想。给予大臣很高的地位和实际的权力,信任而放手任用他们,这是对大臣的敬重。内心坦诚宽厚,并给予较高的俸禄待遇,是为了引导有才能的人忠心效力。只在规定的时节让百姓承担役使,且只征收较低的赋税,这是体现爱民如子的爱心。建立定量考评制度,按日考勤,按月考核,按实际完成的工作额度给予相应的粮饷与报酬,这是为了激励工匠努力工作。交际往来,以礼迎送,勉励嘉奖善举,体谅宽容失误,救济有困难的人,优待远方的宾客。恩德延及已经被中断俸禄的家族世系,使其得以延续,复兴已经衰败没落的邦国,征讨诸侯国的内乱,扶持危弱的小国,按时接受诸侯的朝见和接收敬献的礼品,并给予丰厚的馈赠,以德泽安抚各地诸候。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必须奉行的这九条重要原则,都要因时制宜,认真实施,但是这些原则的实行都必须合乎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无论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所预谋计划就会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准备则必然失败。说话之前先进行周密的思考,就不会被人质询而无法自圆其说;做事之前进行细致的准备,就不至于在受到阻碍与挫折时而手足无措;做出行动之前经过深入的思虑,就不会有所愧疚而后悔;在选择道路之前预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那么就不至于令自己陷入走投无路的处境。身处下位,如果不能得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那么就不可能治理好属地内的平民百姓。获得上位人的信任是有正当的方法的: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就不能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让朋友信任也是有办法的:不孝顺父母,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应该能够做到的:自己内心没有赤诚的爱心就不能孝顺父母。做到至诚是有法可循的:不能明白什么是善行,就无从做到至诚。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诚,是上天的原则;努力做到诚,是做人的原则。内心深怀诚笃,那么在行为举动中,就不必刻意作出勉强的神态,其所作所为自然就合乎法度,也不必挖空心思地玩弄心术,自然就能够得到拥戴,能够做到从容自然,行为合乎中庸的原则,那么他的修养就达到圣人的境界了。努力做到真诚的人,就是选择美好的目标并执著追求的人。广泛学习,深入探索,周密思考,明辨甄别,忠实奉行。对于没有学过的,以及学过或没有真正学懂的,就继续探求不停止;对于存有的疑问,认真寻求解答或者一时无法理解就追问不停,绝不含糊中断;对于心中所考虑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没有想通或没有考虑成熟时,就继续深入地思考,绝不轻易放弃;对于复杂的事物或事件,无法分辨真相,就继续寻找事实,不达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对于自己奉行的原则或应该遵循的准则,就坚决实施,没有践行到位或没有取得成效,绝不半途而废。别人有一技之长,那么我就以百倍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就用千倍的心力去实践。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愚钝的人也必定变得聪明起来, 虽然柔弱也必定会强盛起来。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深植于我们的内心。

为政之道在于任人,任人的关键在于修养自身,修身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至诚。

诚就是言行一致,不自欺也不欺人。诚就是实事求是。

中庸就是诚,不矫饰,不虚伪。坚持自己独立的节操,不阿附,也不偏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儒家的道德说教】Ⅱ《中庸》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uq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