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各地都在举行一些益智的少儿娱乐活动,以庆祝儿童的节日。
打开电脑,浏览网站,看到了几篇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大家对如何教育儿童发表了一些很好的看法和建议,有说传统教育好的,也有说西方教育对的,也有说中西结合为最美。哪种教育方式好、方法对,我看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与错,关键是个人怎么感受。不管是白猫、黑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好法、坏法,能把孩子培养成才就是良法。
有网友讲了一个“狼爸”的故事,以强调传统教育是最对的。这位“狼爸”叫萧百佑,曾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过职。公司关闭后,他下海创业,三十多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但最让他骄傲的不是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而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四个孩子萧尧、萧君、萧箫、萧冰非但品学兼优、才艺双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最让“狼爸”感到欣慰的是,儿子萧尧、女儿萧君曾同时考上北大,创造了北大历史上的第一次。随后,老三萧箫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这位“狼爸”将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萧氏教育理论”。他在倡导“快乐教育”的今天,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用最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他固执地认为“新派时兴的不西不东的教育方法简直误人子弟,什么国际的、什么快乐的、什么素质的,统统是乱弹琴。而对于老祖宗留下的诸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道德经》等则视为宝贝。他说,“关键是观念上不能出问题,中国女人最适合穿的是旗袍,中国男人最自信的服饰是唐装,中国的孩子最需要最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而中国最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字——“打”,他认为,对于完不成学习任务、不尊重他人、做了错事的孩子的“打”不是无情、而是大爱,“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一种记忆、一种文化。一句话,他就这样把他的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
事实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其根深蒂固的魅力和“魔力”!
记得孩提时代,有一个夏天的下午,由于我贪玩,让不到两岁的妹妹坐在地上玩,弄得满身是灰,且哭闹很凶。不料这一幕正好被收工回家的祖母看见了,虽然我将妹妹抱在怀里,祖母还是用一根细细的柳条抽打了我几下,一边抽打还一边数落:大人们都在忙,你是怎么照看妹妹的。其实那时,我也才七岁,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还是一边哭一边哄着妹妹。这一幕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至今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鼻子还有些发酸:一来是怀念劳累了一辈子的祖母,二来是感谢祖母让我认识到了做兄长的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在我心里记着,几位弟弟妹妹都是我应该关心和照顾的人。我想,这份情结除血浓于水的亲情外,很大程度与祖母的那一顿“揍”有关。
现在子女都很少,把孩子当作“心肝宝贝”、视若“掌上明珠”,这都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有些年轻的父母对子女在一些生活小节上却是那样的放纵,以致这些不谙世事的孩童是那样的“任性”:比如有些孩童到了别人家里,到处乱跳乱蹦、乱翻乱画,家长也不加以管教;比如有些孩童在客人还没有坐上桌子,就已经在桌子上用手抓盘里的菜,家长也不加约束;比如一些小孩子张嘴骂人、伸手向别人要东西,大人还觉得好笑、好玩;更有甚者一些家长把小孩带到麻将馆、娱乐室,呆在家里也是孩子看电视、自己玩手机……等等。
当然,对于这些孩童的行为我们不应苛责,喜动爱闹是小孩子的天性,但作为大人们则不应过分“娇纵”,应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约束。其实,小孩子的“任性”行为,反映的是家长的素质和教养。
记得我们兄妹小时候不“听话”时,祖母经常会说一句话:“娃娃看小时。”其实,娃娃小时候的成长还得靠家庭环境的熏陶、家长的正确引导。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放在狼群里就会变成狼性,放在羊群里就会变成绵羊。”
究竟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对,还是西方现代教育方式好,我看人们没有必要为此纠结。我觉得既要保护好孩子的天性,也要灌输一些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既要让孩子充分享受天真烂漫的时光,也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规则的重要,尤其是要让孩子记住违规了就要受到惩罚。俗话说:“三岁的娃娃记到老。”这时的启蒙教育很关键、很重要,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觉得,“狼爸”萧百佑为自己的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们知道那些能为哪些不能为、错了就要受到责罚的作法值得借鉴。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关乎家庭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所以,愿所有的父母善待孩子、所有的孩子茁壮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