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93165/148dcd135477d7b8.jpg)
林彪善思、善战,由智生勇。
01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不是毛泽东,而是朱德。
1928年2月,南昌起义部队到耒(lei 3声)阳城下。朱德听取当地县委的情况汇报后决定:大部队正面进攻桌子坳之敌,抽出一个主力连队配合农军攻城。
被抽出的就是林彪率领的连队。
耒阳被一举攻克,我军损失很小,缴获却很大。
朱德由此发现林彪的作战指挥能力。这一发现此后反复被实战证明。
他当连长的连队,是全团战斗力最强的连;当营长的营,是全团最过硬的营;当团长的团,是红四军的头等主力团。
王尔琢牺牲后,朱德代了几个月团长,很快就推荐林彪接替。如果一次、两次,还可说哪种不好排除的偶然性,几十年如一日,带出一批擅长野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便不能全部归诸偶然了。
02
毛泽东发现林彪,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朱、毛红军会师后,一日军长朱德与党代表相伴而行,见路边一个年轻指挥员正给部队讲话:
“不管是这个军阀,还是那个土匪,只要有枪,就有地盘,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毛泽东听了一怔,问朱德:这个娃娃是谁?朱德回答:一营营长林彪。
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泽东,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青年指挥员。
其实那个年代并不是一个凭借关系就能提升的年代。一切都需要经过战争实践的检验。
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时虽然没有人明确这么讲,却一切都是按照这个做的。
非凡的战争年代,造就了林彪非凡的野战才华。
03
1936年12月,林彪曾经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共有九条:
第一条,要勤快。
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
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
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
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做下来对着地图看。
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
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
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犯大错。
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
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
好的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第九条,他说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
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
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林彪没有写出来,就是:
要面对失败。
龙书金将军晚年说起林彪,有这么一句话很有名:
“林彪这个人在战争年代把阴谋诡计用到了敌人身上,所以他赢了,建国之后,他把阴谋诡计用到了同志身上,所以他败了,九大往后,他把阴谋诡计用到了毛主席身上,所以他死了。”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