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传习录》(16)十七

作者: bluelz21 | 来源:发表于2020-08-18 14:28 被阅读0次

白话《传习录》(16)十七

传习录十七

如果是外面吵吵闹闹,没法看书,就不书,静心坐着。如果干扰来自内部,比如犯懒,或者想杂七杂八的事,没法专心看书,那反倒要强迫自己专心看书,这是强行对抗自己的人自身的缺陷。这叫对症下药,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某名人说:如果一天中,我没能忍住不做一件想做的事,这一天就是失败的一天。)

由此能看出心学针对的对象是学习者自己。前提是学习者能反思到自己的毛病在哪。王阳明说,人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欲望,这是黑暗中的明灯,无比宝贵。他前文说过的“精一”,就有教人认识自己的方法。懒惰、焦躁、恐惧、虚荣等等,是天生就有的本能,王阳明称作“私心”、“私欲”,是应该用“格物”的功夫格掉的东西。

这一节可以换一种理解:用行为纠正潜意识,用人的能动性对抗错误的潜意识。人天生的潜意识都是好吃懒做,但人有反思能力,知道这样不好。有的人跟着感觉走,纵容天性,有的人利用反思能力,发现问题,驯服自己。比如该看书不想看书是懒惰的本能,但理智知道应该看书,就要努力压制本能去看书,这就是在用行为纠正潜意识,而不是让行为被感觉牵着走。(有点像训练宠物养成好习惯一样训练自己。)

王阳明说“格物”一丝一毫不能松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的好习惯看起来极其难以养成,其实只要举手之劳就能得到。有的坏习惯看起来离自己很远,其实也是举手之劳就能得到。所以王阳明反复说“精一”,反复说时刻不能松懈。

佛教说“善恶一念之间”,同理,自制力极强和极差的两个人,看似差别巨大,其实差别只在“精一”,差在有没有反思纤毫之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欲望在脑子里出现,就绝对会在言行气质有体现,无论怎么微小不明显。有时候潜意识里有某个欲望,但是自己显意识并不知道(人不自知),却诚实地体现在言行气质上(私欲也是知的一部分)。一言一行都和意识相对应,所以行为和意识是一回事,也就是“知行合一”。意识体现在行为,行为也可以反向塑造意识——长期重复某个动作或行为,人就会形成相应的潜意识。强迫自己做某事就是用行为塑造意识,好习惯就这这么养成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一种解释?)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相关文章

  • 白话《传习录》(16)十七

    白话《传习录》(16)十七 传习录十七 如果是外面吵吵闹闹,没法看书,就不书,静心坐着。如果干扰来自内部,比如犯懒...

  •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传习录十六 陆澄向王阳明请教立志的方法。 王阳明说:长期,专心存养天理(格物),就是立...

  • 白话《传习录》(17)十八

    白话《传习录》(17)十八 传习录十八 交朋友互相谦让就会受益,互相争高低就会受损伤。 照王阳明前面的理论,这句话...

  • 白话《传习录》(18)十九

    白话《传习录》(18)十九 传习录十九 孟源性格自负,好招摇,爱名声。王阳明经常教育他。有一次王阳明刚说完孟源,正...

  • 懒猫白话(十七)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那是我猫生中和亲猫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天。 那时我的小心眼儿里还在想,老妈是不是不喜欢我呢?老妈用她...

  • 白话《传习录》(19)二十

    传习录二十 陆澄问:“儒家学子写了很多书,是解释儒家经典的,恐怕有的对,有的不对,会扰乱正经学问吧?” 王阳明说:...

  • 169为学只一事(2022.7.16)

    初识《传习录》第346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 答欧阳崇一》 第169条 时间:7月16日至7月22日 志愿:...

  • 169良知与大脑(2022.7.17)

    初识《传习录》第347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 答欧阳崇一》 第169条 时间:7月16日至7月22日 志愿:...

  • 169致良知与知识(2022.7.20)

    初识《传习录》第350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 答欧阳崇一》 第169条 时间:7月16日至7月22日 志愿:...

  • 169如何才能安定面对未知(2022.7.19)

    初识《传习录》第349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 答欧阳崇一》 第169条 时间:7月16日至7月22日 志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话《传习录》(16)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xk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