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润心田,善根萌芽
妙明,是辽宁朝阳人,家中排行老四,毕业后的五六年里一直在大连工作。她对父母很孝顺,尤其是跟父亲相处得很融洽和谐。但是,如果时间往回倒推一年多,判若两人。
“我跟我爸的关系,从小就很僵。我对他有很多意见,包括他性格上的暴躁脾气,暴力型的行事风格,以及他跟我母亲之间的相处方式。我对他意见比较大,导致我跟他,要么没有交流,要么一旦有交流,没说几句就容易呛起来。”
“我跟我爸的隔阂关系改善应该是从去年开始。看到印光大师关于敦伦尽分的开示,关于父母是福田的开示,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得改善,我得有意识地在意一下这件事情。”
光初出家至一居士家,其家俱念佛,其婆媳二人儿女三四个各供一佛。供佛之棹,系一长棹,媳烧香供水掸灰,只在己佛前,婆之佛棹灰也不掸,光见之心痛。以为此种人,未闻善知识教训,致以身谤法。此光注重于敦伦尽分之来由也。
复屈文六居士书二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趋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
与丁福保书
凡佛弟子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依佛法了生死,必须敦行世间伦常,以为贤人善人。否则纵学佛法,亦难得真实利益。以根本既缺,便难完全得佛法之真利益也。
复陈谓恩居士书
现今时值末法,而欲挽回此极大极险之狂澜,必须注重伦常,躬行实践,方有效力。若不在家庭教育,因果报应,敦笃伦常,恪尽己分上著力。勿道不知佛法,无由得益。即知佛法者,或有说在一边,行在一边之弊。如是之人,虽曰学佛,实为佛怨。以其以身谤法故也。
复福州佛学社书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轲终身,必少年夭折。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复徐书镛居士书
然佛法法门无量,唯笃修世善,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最切要、最普通、最易下手、最易成就之法。良以若不敦伦尽分,尚为世间罪人,何能上希佛佑。若不念佛求生西方,谁能现生断尽烦惑,了生脱死。是以我佛愍念不能顿断烦惑之人,特说此仗慈力即了生死之法。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现生悉得成办也。
宜兴佛教净业社缘起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不相应,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是故必须要孝亲敬长,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常也。
复金益平居士书一
如子忆母,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一切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学佛人日用所当遵守之洪猷。自行如是,化他亦然。倘舍此而欲越分立功,纵有小益,必伏大祸。且勿谓为老僧迂谈,则幸甚幸甚!
致崔德振居士书
然须恪守本分,切勿学好高务胜一派。譬如穿衣吃饭,须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饮饥食,则可以养身心。施之失宜,均可以伤身心。非饮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视其人之善用与否耳。无论如何资格,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须注重净土法门,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近有一种专逞口解脱者,指念佛者为腐败待死,祈勿被此种邪说所惑。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
历观古来大忠大孝、深仁厚德者,多皆由学佛得力而来。是以《观经》三种净业正因,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师长即有德之人),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能孝、能弟、能慈,能令身三(身三业杀盗淫)、口四(口四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意三业贪瞋痴)通皆是善,如是之人乃为国家社会之宝,令彼见者闻者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间事事皆须以身为本。况且现在邪说异见,无奇不有。吾人学佛,若不认真从伦常、居心动念处讲究,则自己工夫亦难得益。他人见闻,或生闲议。是以须要从伦常上讲究,从起心动念处体察,则本立而道生。世人见闻,不知不觉相随而学。譬如风行草偃,水到渠成矣。
复朱石僧居士书一
让妙明觉得有意思的是,印祖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其实印祖劝人的这些话,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也听到过,但是,听不进去的。要孝顺父母,这些道理,谁不知道?但是,你就是不会入心,看过,听过,也就过去了。有人说印祖的文字已经达到了文字三昧,我不知道文字三昧是不是有什么力量在,这段文字摆在你面前,它真的能让你听进去。”
改变,从敦伦尽分开始
后来,妙明就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跟父亲说话的方式,一些无关紧要的,不一定非要争出个对错的事,就顺着父亲了,不跟他顶嘴。
家庭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论。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论。
复李慰农居士书六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此处家庭之妙诀也。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关紧要之小事较量而起。能放下人我心,自可不和而和矣。
三编·复周伯遒居士书三
妙明的调柔,将心比心,慢慢也得到了父亲的正面回应。
“我爸年近70了,以前连个面条都煮不熟,在家自己做饭的时候就很将就,煮点挂面扔几片菜叶就完事儿了。炖菜特别简单,我就教他炖菜,一遍一遍督促他怎么怎么做。我打电话不下十几次,遇到他自己在家又要将就的时候,就说一次,遇到一回,就说一次。然后放假回家的时候,也跟他说。”
“慢慢他就开始尝试。以前我说什么,他不听,现在,我说什么,他反倒很听。”
同样是做菜这件事,放在以前,妙明会是一个非常激烈的方式,“你说你那样把身体弄坏了,你还得吃药”,言辞和语气,很冲,很硬。现在她说的是,“你把那个菜给怎么弄一下,岁数大了,不适合总吃那种挂面。”话的意思还是那些,但是能明显让人感觉到态度变化。
《论语》色难
《论语》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孝敬父母,难在时常保持和颜悦色!为人子者,给长辈做些事务、供养饮食,难道这就可以算得上孝吗?”
《礼记·祭义》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常念哺育之情,心中怀有深爱,就会有和气、愉色和婉容。可谓是对“色难”的注脚。如此和气、亲切、愉快的表情,是内心纯孝的自然流露。
除了态度上的转变,妙明还拿出实际行动,每逢换季给爸妈买一些应季的东西孝敬父母。
“我谈不上不孝顺,但是在对父母的关心上,我觉得,我似乎不关心。所以,在行为上也不是特别的到位。比如,虽然我很少回去,就是回去也是不做家务的。一个是我比较懒,一个是我家一直都是我妈做,直接享受她的劳动成果就可以了,这个模式我们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
因为习惯,变得麻木,因为麻木,变得漠不关心,因为漠不关心,变得只知道索取,因为只知道索取,所以不满意了就动辄发脾气。
“以前我是那种挣钱还不够自己花的人,还啃老呢,这个月不跟他们要钱都说明自己很不错了,不可能说我还想着给他们买点什么。但是从去年开始,会给他们买一些核桃、黑芝麻、各种坚果类的东西打成粉,他们岁数大了,这样吃起来会更方便一点。就是说,我开始对他们有物质上的供养。”
《观经四帖疏》“孝养父母”
若无父者能生之因即阙。若无母者所生之缘即乖。若二人俱无即失托生之地。要须父母缘具方有受身之处。既欲受身。以自业识为内因。以父母精血为外缘。因缘和合故有此身。以斯义故父母恩重。母怀胎已,经于十月,行住坐卧常生苦恼。复忧产时死难。若生已,经于三年恒常眠屎卧尿,床被衣服皆亦不净。及其长大,爱妇亲儿,于父母处反生憎疾,不行恩孝者即与畜生无异也。
又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极也。然佛在世时。遇值时年饥俭。人皆饿死白骨纵横。诸比丘等乞食难得。于时世尊待比丘等去后。独自入城乞食。从旦至中门门唤乞。无与食者。佛还空钵而归。明日复去又还不得。后日复去又亦不得。忽有一比丘道逢见佛。颜色异常似有饥相。即问佛言。世尊。今已食竟也。佛言。比丘。我经三日已来乞食不得一匙。我今饥虚无力。能共汝语。比丘闻佛语已。悲泪不能自胜。即自念言。佛是无上福田众生覆护。我此三衣卖却。买取一钵饭奉上于佛。今正是时也。作是念已即买得一钵饭。急将上佛。佛知而故问言。比丘。时年饥俭人皆饿死。汝今何处得此一钵纯色饭来。比丘如前具白世尊。佛又言。比丘。三衣者即是三世诸佛之幢相。此衣因缘极尊极重极恩。汝今易得此饭与我者。大领汝好心我不消此饭也。比丘重白佛言。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极。尚言不消者。除佛已外谁能消也。佛言。比丘。汝有父母已不。答言有。汝将供养父母去。比丘言。佛尚云不消。我父母岂能消也。佛言。得消。何以故。父母能生汝身。于汝有大重恩。为此得消。佛又问比丘。汝父母有信佛心不。比丘言。都无信心。佛言。今有信心。见汝与饭大生欢喜。因此即发信心。先教受三归依。即能消此食也。时比丘既受佛教愍仰而去。以此义故。大须孝养父母。
又佛母摩耶生佛经七日已即死生忉利天。佛后成道。至四月十五日。即向忉利天一夏为母说法。为报十月怀胎之恩。佛尚自收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故知父母恩深极重也。
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增广文钞卷二·佛教以孝为本论
慢慢地,父女俩以前那种紧张的关系,已经不再了,现在相处很和谐,连开玩笑的心情都常常有了。
还有,老爸给的更大惊喜
妙明的父亲,是一位老教师,教了唯物主义一辈子,现在,他开始每天念佛啦。
“我妈偶尔会去个寺庙什么的,他以前顶多是不反对,但是对这套根本不感冒。他有文化,特别爱看电视,我就跟他讲,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关心什么国际大事了,那些跟你实际上没什么关系,这个岁数了,生死才是大事,念佛才是要紧事。他没有出现不乐意听的情绪,以前我说的时候,他不爱听的。”
“他还若有所思了一下,觉得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儿。”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净土问辨序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示某比丘尼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
复包右武书二
妙明父亲之所以能跨出实质性改变的一步,缘起是因为两件事情。
“他是感受到了一个好处,至少在他看来我脾气变好了——因为跟他不吵架了呀。还有虽然我在外面工作上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事儿,但是我不像以前一样会跟他们诉苦。他觉得无论我在个人的性格脾气上,还是在我的个人成长上,都有一个明显的改善。这个改善,就是从我学佛开始的。”
“他有段时间骨质增生腿疼,当时我让他念《佛说疗痔病经》,念了能有一个多月之后腿不疼了,能走路了。后来我就开始给他讲各种佛法上的东西,讲六道轮回,讲极乐世界,讲阿弥陀佛的大愿。然后他就慢慢开始尝试着念,现在阿弥陀佛佛号和地藏菩萨圣号换着念,自己想念哪个念哪个,念了已经有大半年多了,然后每天睡前也会回向一下。”
敦伦尽分,扮演好在家庭当中应当扮演的角色,“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
家人和我们在缘分上有着天然的亲近,若离开家庭,若伤害家人,何以敦伦尽分?
我们不管做的怎么样,总有阿弥陀佛一如既往的慈悲加持摄受做依靠,而不信佛的家人有什么?
以家庭做道场,以亲人成法侣,家庭和睦、事业顺利、学习进步、增长收入,这是敦伦尽分的果报,也代表着净业三福中世福科目的修行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