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第十」3
【原文】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文】
鲁君召请孔子帮自己接待贵宾,孔子表情庄重,脚步迅速。孔子向并立在两旁的人拱手行礼,衣衫随身体前后俯仰,飘动有致;快步前进时,衣衫鼓动如鸟张双翼。客人离开后,一定会向国君复命说:“客人已经不再回头了”。
【注释】
“召”,请。
“摈”,通“傧”,音“宾”。替天子或国君接待宾客之人。此处用作动词。
“色勃如也”,脸色庄重的样子。
“足躩如也”,脚步迅速的样子。“躩”音“决”,快步。
“揖”,音“依”,拱手行礼。
“左右手”,指向左、向右拱手。
“衣前后”,指衣服随着拱手行礼的动作而前后俯仰摆动。
“襜”,音“掺”,衣服整齐,飘动有致的样子。
“趋”,疾行,快走。
“翼如也”,形容姿态端好,如鸟儿展翅之状。
“退”,返回,离去,离开。
“复命”,将执行命令的结果回复给发令者。现代也很常用,可不译。
“顾”,回头看。
【评析】
古时主宾相见,双方都会有陪同人员负责执行相关的礼仪。主方的陪同人员就叫“摈”。孔子以知礼闻名,因此遇有重大的外事活动,鲁君就会请孔子为“摈”,以彰显鲁国礼义之邦的地位。
孔子执礼时,表情庄重,脚步迅疾,毫不慵懒敷衍、拖泥带水。孔子作揖和行进时,衣衫随之而动,既优雅又富美感。客人告辞时,“摈”要代主人送客。这时,客人通常都会回顾数次,以示惜别之情或感谢之意;而“摈”者则需及时回应,以显待客之诚,方为尽礼。因此,孔子一定要待客人不再回头时才会离开,然后去向鲁君复命“宾不顾矣”,以示尽礼。这种待“宾不顾”再离开的送客之礼,现代依然沿用。
本章可见孔子执礼之完备、恭谨。这也是“敬事”态度的一种体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54709/9b5a3d2251c6f2a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