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情随笔罗辑思维•得到学习区
文摘:以结果和成败来论英雄不可取_3则(20171215)

文摘:以结果和成败来论英雄不可取_3则(20171215)

作者: TXB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05:57 被阅读32次

弗洛姆关于爱的三个观点

弗洛姆关于爱的第一个观点是:爱是给予,而不是获得。有不成熟的爱,也有成熟的爱。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爱,但那是一种不成熟的爱。我们感受到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如果你长大了,却仍然停留在“巨婴”的水平,你就会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在弗洛姆看来,这种爱是不够资格的。成熟的爱需要你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爱是从你自己的内心中生长出来的东西。爱是力量的最高体现。真正的爱是要唤起对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别人。爱是要给人生带来新的内容的,而不是从已经有的内容里索取更多,只有这样,爱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弗洛姆告诉我们,不要等待别人给你,你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去爱别人,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生机勃勃。

弗洛姆关于爱的第二个观点是:父母的爱会影响到孩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则是有条件的。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着人类的社会,世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务的世界。弗洛姆说,父亲爱孩子,实际上是因为私有制和财产继承权的出现。父亲对那个将要继承他的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他总是要挑选最合适的儿子来当继承人。所以,父亲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爱都是有价值的,都能唤醒孩子心中的良知。母亲对孩子说:你的任何过错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我会一直为你祝福,为你打call。父亲却说:你要是做错了,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够得到我的爱。

弗洛姆关于爱的第三个观点是:爱是一种需要去训练的技艺。和任何技艺一样,你要是想纯熟地掌握,就必须要有纪律、要集中、要有耐心,还要有极大的兴趣。

弗洛姆给我们出的主意就是,为了掌握爱的艺术,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不妨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你要学会专心地做一些事情,专心听音乐,专心地看书,专心地谈话,专心地欣赏绘画。这个建议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很难做到集中,我们的文化似乎是为了培养分散注意力,而不是集中注意力。

要是想掌握爱的艺术,我们还要有自我省察的能力,有移情力。你总要了解对方吧,那就要学会时时刻刻省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自己找辩护的借口。你必须克服自恋,要学会客观,要对人和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为了克服自恋,我们必须学会谦恭。理性、客观和谦恭,这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何帆  爱的艺术5:埃里希·弗洛姆和《爱的艺术》


以结果和成败来论英雄不可取

杜克举了个例子,在2015年美国的超级碗,也就是职业橄榄球联盟的总决赛上,西雅图海鹰队在最后26秒的时间里,离对方的底线只有一码的距离,他们落后四分,打算放手一搏,结果传球被对手阻截了。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都是《这是超级碗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场比赛》《这帮傻X在想什么》这样的标题。杜克说,如果他们当时传球成功了呢?他们会赢得比赛,第二天的头版就完全是另一种不同的样子了。

我们总是会以结果和成败来论英雄,而不去审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是做了正确的决定。要知道才能和运气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很难分得开,再好的才能和决定,也可能因为运气而失败,我们只能尽量减少风险,但不可能预知结果。

杜克说,之所以我们都是结果论者,习惯用结果来反推决定是否正确,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够理解和把控这个世界,我们无法接受的是一切东西都有随机性,人受不了随机性,所以总想因果,总想着能够识别出一种模式来。这样的方式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好的,帮助我们生存下来,让我们可以认清楚回家的路,记得住自己亲人的长相,但是反过来也会阻碍和影响我们的决定。

为了不受这种结果论的支配,杜克建议要多做练习,学会把决定和结果分开,出现了坏结果,不要苛责自己,有好结果,也别感到太骄傲。

——马徐骏  《鹦鹉螺》| 扑克牌高手教你正确做决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樊登速读《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是这样解释“功利”之害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小人往往是功利的,做任何事情想的都是利益。譬如盖房子是为了住,‘住’的功能就是利益。但在住进去之前有一个建造的过程,对于功利的人来说,这个建造的过程就是无用的,那么建房这件事情就没什么乐趣了。如果你追求功利,就把一件事情割裂开来,你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事事追求功利,最大的问题就是失去了当下生活的乐趣,丧失了人好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活没有乐趣,就可能做出一些始料未及的事,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一个人好的行为,如尊敬长辈、疼爱幼小、拾金不昧等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和乐心理。”

5个帮你改掉坏习惯的方法

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假如你在看电影时有吃爆米花的习惯,不管手边的爆米花好不好吃,你都会吃一些,但是如果规定习惯用右手的人必须用左手去吃爆米花,那他吃掉的爆米花会比平时少。这是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阿特·马尔科曼(Art Markman)所做的一个实验,他也是畅销书《聪明思考》(Smart thinking)的作者。

习惯的力量在于: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你不需要思考,习惯能够自动触发。因此,要想改变某个习惯,必须时刻留意自己有没有被它掌控。马尔科曼说,大脑的习惯运作机制有三个步骤:建立目标、形成系统、停止机制。具体来说,人们反复执行某个活动,把它变成例行程序后,它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要想打破这样的习惯,就需要建立停止机制,阻止这个习惯。

马尔科曼发现,“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会让改变更加容易。”比如,你想改掉看电影时吃零食的习惯,可以用喝水来代替。他建议,改变坏习惯前,你要认真思考和观察自己的行为,然后培养出新的习惯。

另外,马尔科曼还分享了5个帮你改变坏习惯的方法:第一,了解自己。你可以花两周时间观察自己有哪些习惯需要改变,然后记录下来,包括它们发生的时间、状况、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然后从这些记录中寻找坏习惯发生的模式。第二,掌控环境。理想的环境是,你想培养的好习惯在这里容易去执行,坏习惯则难以执行。如果你想要“改变持续检查邮件”的坏习惯,就可以关掉邮箱软件,甚至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第三,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改变坏习惯,不但可以互相勉励,还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很多好建议,并学习他们是如何培养新习惯的。第四,主动出击。很多时候,人们都在等待一个对的时机才愿意开始改变,马尔科曼建议,当你发现有需要改变的习惯,就要马上行动。第五,善待自己。改变习惯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失败,不要过于苛责自己,要把失败当成学习新事物的机会,持续尝试。

最后,马尔科曼援引了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习惯不能一下子被扔出窗外,必须一步步地把它哄下楼。”

——李翔知识内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摘:以结果和成败来论英雄不可取_3则(201712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o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