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开学时,林霞老师又新接了一个班级的语文课,不同于以往的是对于新班级的学生,她表现得很坦然,不再像以往那样先急着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她不打听谁是优等生,也不打听谁是后进生,只把目光盯在每一节课上,盯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上,及时表扬自己看到的好现象,好学生,利用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一个月后,学校质量抽测,班主任对林霞说:“太不可思议了,杨子航和赵博文竟然是全班第一名、第二名,杨子航的妈妈都不相信他儿子会考第一名。”林霞微微一笑,心说:我接这个班一个月,就发现了两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他们二位。他们写完作业就看课外书,而且看书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其他人,当别人第一遍还没看完我布置的《俗世奇人》,他们已经在看第二遍,或者开始看我布置的第二本《格列佛游记》了。她在班里郑重地表扬过他们几次,这或许激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吧。
林霞问班主任还有其他明显进步的学生吗?她说有,还有几个。但最突出的是魏一诺。嗯,看来三周的学习监督员没白当,林霞又心想。开学初,学校组织这个年级的学生参加全县的运动会开幕式体操表演,有部分学生是被筛选下来的,不用参与。但他们需要有人监督管理,安排一些学习任务,林霞老师找魏一诺做了她的助手,管理这些学生。没想到魏一诺当了几周的官,检查别人的作业,她倒把自己的学习提上去了一大截。
期中测试过后,班主任要给林霞老师一份成绩单,并且要告诉她哪些学生优秀,她拒绝了。她不想拿一次分数给学生贴上标签,分好类。学生的可塑性太强了,起起伏伏也是常态。她想表扬每一个孩子的优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眼里有光。
期中测试前,林霞老师提醒孩子们认真做题,遵守纪律,诚信做题。当时,她夸了一个在所有学生眼里都不起眼的小男生。结果,那次测试,这个男生表现得很出色。
从教这么多年来,林霞一直都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是应该有的模样,好像一直在随波逐流,又好像陷在错误的泥潭里不能自拔。那种无力感,很使她迷茫。
一次,她和一位同事聊现在的学生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时,同事说现在的学生很懒,遇到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题就不做。聊着聊着她突然感觉到其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上,这不怪学生,还是老师授课的问题。
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老师灌输什么,他们接受什么,他们自己已经懒于动脑,懒于探索。因此,遇到发散性思维的题目,他们就绕道而行。善于发现原本是儿童的特长,是教师们剥夺了他们的天赋。长期喂饭,导致他们自己不愿意端碗、拿筷,更别提主动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
卸去班主任工作,少了很多应付任务,林霞却深感一种生命觉醒的力量在跃动,在探索。她记起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生命的高度觉醒在于内驱力。”她要为教育注入灵魂,只为生命不负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