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里的旧时光(三)

作者: 芭蕉绿了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21:52 被阅读253次

这一篇讲的老物件儿,和前两篇有所不同。前两篇讲的老物件儿都是用了几千年的农产品,它们现在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退出,成为了历史。今天所讲的,是作为工业品的老物件儿。

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转型,主要指的就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转型与过渡。但这种转型与过渡——或者说是工业化——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它有一个逐渐向农业渗透、侵入并取代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上百年的时间。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工业文明向农业社会的渗透,是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开始的,如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从这些小物件开始,工业逐渐影响直至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

就如民国时期的留声机和电唱片,在别人眼里是老古董,但是却代表着那一个时代的风华。

八十年代早期在农村,自行车还是比较稀罕的。那时候结婚就流行送“三转一响过河干”(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的确良衣料),都是新兴的时髦的工业品,没有一样产自土地。有了这几样,婚礼就会显得无比风光,会给主人挣足了面子。当时,上海凤凰,飞鸽,永久,都是响当当的自行车牌子。家里有一辆这样的自行车,一家人的精气神都起来了呢。

器物里的旧时光(三)

家里有了自行车,方便又快捷,大人小孩都去学。小孩身段灵活,不怕摔,学习的劲头又大,得空就去摸车子,虽然人比车子高不了多少,但学得比大人快。不到十天,整个人儿斜挂在车子上,两条腿已经可以把车子蹬得飞快。原来被大人使唤到街上买油盐酱醋,没一个人愿意去,现在都争着去。

妈妈三十岁学骑自行车,自然学得慢一些。我还记得在月光下妈妈学自行车的情景。父亲在后面稳稳地帮她扶住后座,并给她指点技术要点。车子歪了几次之后,妈妈慢慢就掌握了技术要领,也敢单独骑了。趁妈妈歇息的间隙,我推起车子,绕着单场飞快地骑了几圈,然后回来告诉妈妈该怎么怎么骑。

我知道妈妈心里想着是一定要学会的。学会了,到哪去都是又快又方便,后座还能带东西。骑在车子上,心里也畅快呀。其实现在看来,学会了任何一项技能,就相当于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就会有全新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格局,就像现在人们开车一样。


2

还记得蝴蝶牌缝纫机吗?那时候多数家庭都有一台缝纫机。我家的就是蝴蝶牌的——那是正宗的上海货呀。我记得三叔家的是上海牌的,邻居家还有买牡丹牌、蜜蜂牌、飞人牌的。

其实我家的缝纫机真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妈妈每天家里地里的活都比较忙,真正坐下来给我们做衣服的时候少。妈妈说她怕衣服做不好,返工又费事又麻烦,把布料搞坏了。我们几个的衣服,多数还是拿到街上裁缝店里去做。只有我们的衣服需要缝补的时候,妈妈才会抽空在坐在窗户下,在缝纫机上哗哗哗地给我们走几趟针线,或者缀一块花布。

器物里的旧时光(三)

我家的缝纫机我妈不用,我却喜欢用。妈妈唯恐机针伤着我的手,再三叮嘱我不让我踩踏板。但你能想像一个家里用的机器,对十多岁的孩子的吸引力吗?我就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拿出几块花布放在机子上来回走线,或者缝一个不像样的钱包。后来又和我堂妹交流,怎么像别人家的小姑娘那样,在缝纫机上走出鞋垫儿来。但我终究没在这方面成仙,只是小孩子玩儿罢了。

我婆婆的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已经用了四十多年了,年纪几乎和我们差不多大,到现在依然还能用,可见那时候的工业品质量有多么好。婆婆在这台缝纫机上不知做了多少衣服呢。后来用得渐渐少了。儿子小时候衣服破了,都是我婆婆在机子上给他补补连连。我的衣服需要修改,也都是婆婆在机子上动手完成。这两年家里添了二宝的邻居常来请我婆婆给宝宝做小衣服,于是缝纫机又哗哗地响起来了。

有时候在家里,常听到在小区外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地骑着自行车,沿街吆喝:“修理缝纫机——,洗衣机,电风扇——”。心里想:这都什么年代了呀,谁还修理这个?太不能与时俱进了——感到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人,隔了上百年的样子。我家的缝纫机坏了都是婆婆自己修。这台缝纫机婆婆用了一辈子,对它再熟悉不过了,知道是哪儿的毛病。


3

我不知道在闹钟进入农村之前,人们是怎样计时间的。可能是抬头看日色吧。阴雨下雪天看不到太阳就不行了,人们似乎生活在浑沌之中,对时间只能估摸个大概。有了闹钟以后,人们的生活瞬间由浑沌世界进入光明世界,日常也开始变得清晰有序起来,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安歇,夜里是几点了,人们心里都有数了。

我家的第一个闹钟,是有微凸的玻璃面的机械闹钟,比碗口略小,蛋壳青的外观,很好看。摆放在条几上,微微后仰,显得精神得很。后来才明白“站如松,坐如钟”并非虚话。每天晚上临睡前,父亲都要给闹钟上好发条,放在我们床头,以便叫醒我们早上起来上学。

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70年代看墙上,80年代看腕上,90年代看腰上(手机)。“80年代看腕上”,自然是手表了。手表在八十年代的农村风行一时,除了钢笔,这是那时的人们佩戴在身上的又一件工业品。太阳下,在人前,抬起左腕看表,明晃晃的耀人眼目。不过,那时候的确是需要看时间。不像现在,戴表更多的是显示身份。

这个和我家的收音机太像了

海鸥牌收音机,你还记得吗?我家那时的收音机就是海鸥牌的。左下角还有一个斜体的Seagull。那时候,这些需轻拿轻放的产品都会有一个塑料泡的外包装,很柔软,又很有韧性。我总是很喜欢用手使劲儿去摁那些塑料泡,总想一个一个把它们都摁破了。那时候哪里知道,这些产品代表着另外一种文明。

一个小小的收音机,连接了外面的世界。把收音机往院中小板凳上一放,一个时代的声音,便回荡在农家小院里。我们借由它,了解外面的世界,与这个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电视机我家买的比较晚,主要是父亲怕影响我们学习。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电视机还很少,我伯父家买了一台12吋的黑白电视机,在集南头是第一家。晚上很多人挤满了屋子看电视,屋里站不下,就把电视放院子里的桌子上让大家看。

后来伯父让父亲把电视搬到我家让我们看,我们都高兴地不得了,每天不看到雪花点出现不去睡觉。看了两年多,后来父亲又把电视机给伯父家送回去了。直到妹妹和我先后考到城里上初中高中,父亲才给家里买了一台14吋的“飞跃”牌黑白电视机。这台电视机,我家看了很多年。


4

八十年代,护肤品也开始流行起来。铁盒装的百雀羚、友谊,瓶装的雅霜,还有妈妈冬天抹手用的蛤蜊油,后来又有了塑料包装的美加净,还真有好几样呢。

器物里的旧时光(三)

那时候,小姑娘们都喜欢把用完了的小盒子、小瓶子收集起来,看谁收集的多,品种花色全——就像集糖纸一样,甚至走亲戚时把人家还没用完的也给要回来了。

小时候一到冬天,洗过脸妈妈就给我们抹这些有好闻的香味儿的雪花膏。整个冬天,脸就不皴(cūn)了,手也不裂口子了。

香香的雪花膏,香了童年,也香了岁月。


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可说的还有很多。这些在人们生活中都很普通的看似微小的改变,现在看来,是不是恰似万历十五年,已经喻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大时代已经启幕,工业文明的时代已悄然来临。


上一篇:器物里的旧时光(二)

【目录】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不能忘却的时代记忆(童年系列)

相关文章

  • 器物里的旧时光(三)

    这一篇讲的老物件儿,和前两篇有所不同。前两篇讲的老物件儿都是用了几千年的农产品,它们现在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退出,...

  • 旧了器物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纷纷是昨天,今日清明,阳光灿烂。 归途中路旁的植物,红的发亮,绿的透油。早春的阳光已然刺目,万物...

  • 器物里的旧时光(二)

    那些老物件儿,总是沉默的,安静的。于幽僻处绽放着熠熠的光华,于安静沉默中带给我们一些朴素生活的美好。每一个老物件儿...

  • 器物里的旧时光(一)

    1 你听说过“老物件”这个词吗?这个词太有年代感了。 十多年前,儿子还小,我带他参观我们本地的一个博物馆。见到几件...

  • 时光里的旧回忆

    序. 当重拾起这篇烂尾很久的文章时,我就已经知道,写下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尤其是父亲眼含泪光,声音哽咽...

  • 旧手机里的时光

    无意间翻来旧手机里的歌单,翻看着一首一首自己用心下载的歌,静静的躺在那里。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从前,那个舍弃它的时候...

  • 时光里的旧词

    时光里的旧词 写了很多诗的过去,像印在纸筋上的墨迹终究在风尘和时光里不再。写过的很多过去的诗,在风尘散去的过去...

  • 时光里的旧词

    时光里的旧词 写了很多诗的过去,像印在纸筋上的墨迹终究在风尘和时光里不再。写过的很多过去的诗,在风尘散去的过去...

  • 时光里的旧爱

    每个女子都经历过一段无法忘记的旧时光,然后变得缄默与沉稳。她的寂静,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在娑婆世界里,独自远行,听信...

  • 诗:闲置的器物

    (1)被闲置的器物让人嫉妒尘埃、油垢或者蛛丝鼠迹覆盖了表面而它们心里闪烁着召之即来的光芒 (2)两件器物在时光里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器物里的旧时光(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gq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