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和减:作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 小苹果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08:32 被阅读107次

    1.缘起

    若干年以前读到一篇《治学做人用减法》的文章时起,我就有了这个念头。后来,在日常的教学和业余的读写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一点想法,终于借助写在学生日记本上的习作的形式(我从网上借鉴来的一种师生、生生互动作文活动),写出这一篇不是很成熟的东西。

    作文的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训练。这就好像训练举重一样,需要练习各个方面的力量,手臂、腰部、腿部、体能等等,还要加上心理辅导、饮食营养等等组成一个合理、科学、严密的训练方案系列。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个体,其心理倾向、习惯、兴趣,以及思考和行动的方式,乃至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等等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的作文辅导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一条真理。但是,在作文的教学中,还是有一些共性、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探索、发现、掌握并且利用它们,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能够提高效率,作文的学和教能够变成一项人人喜爱的活动。

    作文的做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这,许多的写作指导书上已经写得颇为翔实。至于效果如何,我想作文教学的现状能够说明一切。这里,我更想追问作文教学的思想——教学之道。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宗旨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言语能力的提高,当然,作文能力是其中主要的一项。

    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发展,而人的持续发展主要应该依靠自我的主动发展。所以,教育就是唤醒,同样,作文教学也应该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爱唤醒爱,以智慧唤醒智慧。这也是我写作此文的宗旨。

    2.加法智慧:为有源头活水来

    “加”这个字眼现在许多的语文教师乃至语文教学专家都喜欢运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答曰:多读多写。“加法”也!它主要指的是量的增加。原来读一本教科书,现在,还要“加”读自读课本、“加”读名著、“加”读时文和美文,阅读的量增加了。原来两周写一篇大作文,现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书信、日记、随笔、总结等等,写作的量也增加了。

    确实,语文学习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需要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很好地概括出了它的特点。像私塾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一样,虽然为有些人本主义者所不齿,然而事实证明,它确实有效。

    但是,时代在变化,古代没有的现代科学现在有了,以前没有的网络现在有了,学习的内容在增加,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成长的时间却在缩短。作文学习中的加法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扩张开来。多读多写确实正确,但是不够全面。

    古语云:山有水则活,水有山则秀。又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也是加法的智慧。它不仅是量的递增,更加是各种角度的信息的融合和多元思想的碰撞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学习这一种善于借鉴的思维方式,放出眼光、敢于拿来,为我所用。

    同样是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话题,就可能因为角度、层次或者心境的变化而产生出绚丽斑斓的美来。看到水,有的人会想到柔情似水的南国女子,有的人会想到汩汩滔滔的灵感之泉,李白会想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曹操会想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鲁迅先生在谈创作时说:“要多方面看看,不要只看到一点就动笔。”我们要做一个英明的人,要学会善于倾听、观察和思考。作文的加法既要求我们多观察、多阅读,也要求我们多思考,多发现。

    作文教学的加法思维首先需要一种“手腕”的熟练,用欧阳修借助卖油翁的话便是,“我亦无它,惟手熟尔”,用钱锺书先生的话就是,“最聪明的人需要下最笨的功夫”。作文中的加法既是七录斋(明·张溥),同时它还是“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的一种兴趣(王小波语)。在这里,兴趣和勤奋是最重要的词语,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曹禺先生又加了一句说,“入迷是最好的朋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习作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创造一个个写作发展的平台,让学生的习作有读者、有意义和有价值;要尽量鼓励学生的作文,要让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要让学生乐此不疲,直至“入迷”。

    3.减法智慧:删繁就简三秋树

    光有加法肯定不够,作文教学还需要减法。

    首先明确一下“减”和“减法”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减”有两义,其一,“从总体或者某数量中去掉一部分”;比如,“削减”“裁减”等等,其二,“降低;衰退”;比如“减色”“热情有增无减”。“减法”之词条含义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最简单的是数的减法,即从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计算方法”。

    那么,作文教学中的减法思维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化”的功夫,化整为零的思维;是一种“生活化”,一种去粗存精的“精减”。它虽然表现出一种量的减少,但是它同时应该是一种对于本色,对于作文后面的人的关注。

    上课、作业、考试、游戏、家务、吃饭、睡觉等等,既有紧张的挑灯夜战,也有悠闲自在地泡电视……学生的生活是琐碎的,也是繁杂的、紧张的。从每一天刚刚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一切就这样匆匆扑入视野和胸怀,有时还不给人一点回味的余地。我们的生活也常常是没有提纲的,没有彩排的,它不给你任何准备的时间。感动、喜悦、着急等等的情绪是应境而生,境过而逝。有时也有很好的材料,但是没有注意及时去抓住,过了也就如鸟儿飞过天空,无迹可寻了。

    所以,有效的作文指导务必要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这里,还是要讲究减法。那些起承转合式的,三部曲式的,虎头、猪肚和豹尾式,还有规定字数的等等诸如此类的为写而写的,为文而文的写作指导可以暂停矣。

    黎锦熙先生指出,“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就是观察日记和心理笔记,就是片段写作和学习笔记等等形式。日札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随意选用;在篇幅上可长可短;在心理上,轻松自然。因为不是“作文”,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量的积累虽然是加法,但是内容的俭省却是减法。谈减法不能够忽视加法,谈加法也是这样,这是一种方法的辨证),定会有质的飞跃。黎锦熙先生的观点道出了减法思维的真谛。(积累到一定的阶段,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结构法,利用这些材料,组织出一篇篇正而八经的应试文和状元文。)

    作文教学的减法思维要求作文指导直接指向作文的过程,直接指向作文背后的生活,直接指向作文后面的那一个人。只有这样,作文才显示其真正的本真态、健康态和发展态;享受作文才成为可能;主体与写作的同步发展才成为可能。

    作文教学的减法思维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思考作文学习的本质,从而获得一种直指本质和心灵的,敏锐而深刻的思考力量,进而获得引导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根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加减辩证: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文的智慧有加有减。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是从丰富到简约的整合过程,是从趣味到意味的深化过程,是从绚烂到平淡的归真过程。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怎么做?

    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是既加又减,还是时加时减?是多加少减,还是少减多加?……我想加法与减法是辨证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使用加法的时候,不要忘记减法,在运用减法的时候,也要关注加法,而不能只加不减,只减不加。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语境探索最佳的答案。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的,何况我们又共同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所以,我的小标题是“加减辩证”。

    选择是一种困境。这里,我只能给出原则,那就是学生的写永远是主体,学生作文智慧的发展永远是根本,作文教学的任何智慧都应该围绕着那群个性鲜明的人。

    “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宋·戴复古语),好的作文是我们生活中本来就有的,是长在我们的身上的,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我们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去做加法和减法。加入我们理解过的,感动过的,经历过的,幻想过的,渴望过的,激动过的,苦恼过的,新发现的……减去我们不理解的,没感觉的,不熟悉的,陈旧的,呆板的,没有趣味的,当然也是与中心无关紧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没感觉到有点感觉,到感受很深,从陈旧中发现新颖,从已知中探索未知,从习以为常中看到惊心动魄,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功夫真可以算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已经看到那隐隐的绿色,我在努力着,同时也期待着那“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春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加和减:作文教学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uz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