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那会儿,我一心想着毕业后要进报社,要成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媒体人。
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日,我所有的大学时光都贡献给了写作。我以为我只要使劲写就能成功,还不懂在错误的方向上埋头苦干,只会错失良机制造遗憾。
直到毕业两年后的今天,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在职场吃了很多亏,全都是在选择上。如果早一点领悟这些道理,职业生涯一定会发展的更顺利。
—01—
虚荣心强,追求单位名气忽略自身成长
由于在学校报社“工作”多年,毕业前夕我得到了学校党委宣传部领导的推荐,应聘进了某国家级媒体的新闻网地方站。
毕业时的选择很多,但我屈服于该网站的名气,觉得说出来很好听,于是毅然决然去了那里。
单位在一个二线城市的市中心,我和别的姑娘合租一间卧室,两个人睡一张床,房租1200。单位前三个月的实习期不发工资,只能靠家里接济。
远在异地,朋友很少,吃住不好,经常加班,再加上海边城市湿气过大,整个人都在水肿,那样的生存状态,直到今天我也不想再回忆。
不过,压垮我的并不是外在生活状态,而是单位自身“徒有其表”,完全出乎我意料。
我怀着一腔热血来做新闻,却发现领导在意的只是广告收入,其他的记者无所事事,我也在广告部同事不够用的时候,被领导派出去跑业务。
无非是举办各行业的行业大会,邀请一些公司出席。只要是给我们出钱的单位,在年终北京的行业峰会上都可以拿到奖——来自顶尖国家级媒体的认可。
这样的小把戏让我感到可笑,心里还没熄灭的新闻梦也让我向往着南方系报社的自由和气魄,为我眼前的工作感到无耻。
那个时候非常后悔,为什么我被单位的名头蒙住了双眼,为什么我在择业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只关注自己的虚荣心。
奥运会央视记者采访—02—
缺乏远见力,未提前认清行业形势
大学期间实习机会蛮多,我从大二开始就流连于各家报社了,那时候纸媒的发展还不错,新媒体刚刚起势,还没有现在火热的尽头。
学校安排实习,我是一定要争取纸媒的名额,那时候的纸媒代表着高水准,代表记者里的尖子生。而新媒体多附属于纸媒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在做。原创很少,多为搬运。
然而时势变化太快,等我毕业的时候,纸媒唱衰,一个二级城市的新闻界,知名度较高的几家传媒媒体竟然都不招人,毕业生只能去网站或其他新媒体做些推广运营任务了。
然而自己在新媒体方面毫无经验,想起在校时每次都毅然决然的推掉新媒体的实习,也是悔不当初。
到现在,新媒体更是一路高歌,碎片化的阅读模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新媒体及时、高效的报道模式也略占优势。
那些优势的媒体人纷纷入驻新媒体,甚至办起自己的自媒体,传统媒体陷入僵局。
如果当时通过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提前了解新媒体,想必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03—
朝令夕改,半路改变职业方向
由于对自己网站的不满,和对新闻界新的认知,后来放弃了媒体工作。
实习期间,几家报社对实习生的管理比较宽泛,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报道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那时毕竟是学生,自己的眼界和认知不到位,基本上能写的稿子都是社会边角料,难度不大。
后来真正工作了才知道,很多你想写的东西不能写,很多你不想写的东西,为维系各单位的关系,也得写。
一个二线城市的媒体,只报道自己城市的新闻,每天就发生那么些事,写写也就够了。
当记者时做的是教育口,每天跟当地教育局的人打交道,忽然就很羡慕他们的生活,记者只是传话筒的作用,做出决策的还是公职人员。所以我改变了职业方向,考取了公务员。
这个时候,毕业当年就考公的同学已经做的风声水起了,而我再次从头开始。
等借调,等遴选,比起一同考录的低年龄同事,也是压力大。如果在毕业当年就确定好职业发展方向,无论是继续做媒体,还是改行做别的,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想必已经学到很多。
虽说我也不后悔自己的媒体经历,毕竟它帮助我更好的经营好自己的自媒体,赋予我很多平常职业学不到的技能。
但是还是想提醒后来者,比起不断跳槽,所谓尝试更多职业的新鲜感,比不过认准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低头前行,从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即便是要换职业,也最好是工作几年,掌握了先前职业的全部技能后,找有相关匹配度的下家。
何况现在有斜杠青年一说,我们不换职业,也可以通过兼职方式,在其他行业有所建树。
我自认在同学里面是最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四年没有浪费时间,一直在为求职做准备。
可事到如今,发现自己还是吃了不少亏,可惜没有回头药可以吃。
所以有心提醒小同学们,一定绕开这些求职方面的大坑,提前确定职业方向,关注自身提升与成长,持续积淀,以求长足进步。
您的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