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是我们汲取营养很好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去把日常生活中得到的道理进行实践,才可以让这些道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才可以动力无限#
事件:瑶瑶姐放弃了保研,用了两年考了自己更喜欢的专业;找了五六份实习,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行业,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实习的同时读了很多相关的书。
思考: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多次得到相似的认知,才能不断强化这个认知,进而行动力更强。比如我现在已经非常明确我需要找到我最热爱的东西,然后持续深耕。
践行:
阅读与写作 英语辩论 舞蹈是我最热爱的,但是需要有一个优先级。目前专注英语辩论,阅读与写作。
#朋辈教育很重要#
事件:瑶瑶姐说对她一系列转变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研究生室友,表现在两个方面:1)给她推荐好书 2)在她面临选择和困境的时候一起帮她理性分析,引导她形成思考的习惯。 第二影响大的就是在网易实习时候的同事,大家都很积极向上,并且向她这个新手传递经验。
思考:彦子也越来越意识到朋辈教育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首先,只有努力接触更优秀的小伙伴,才能有更高的视野,并受环境的熏陶;其次,朋辈之间具有深度交流,才能够为彼此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践行:
1.接触更多优秀的小伙伴。到了一个城市,就在外行约见行家或者网上认识的优秀小伙伴;看自己关注领域的头部的人写得文章;平时主动链接自己欣赏的小伙伴。
2.和自己认可的小伙伴保持高效沟通。将自己的感悟还有困难都告诉自己最密切的几个朋友;一直举办研思实验室,和一群爱思考的小伙伴保持沟通;对自己特别欣赏的几个小伙伴的公众号进行经常性的留言。
#把阅读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
事件:地铁上,旁边的爷爷虽然退休十年了,但是保持随时带一本书或者报纸的喜欢,保持了解国际形势的喜欢,令人尊敬。
思考:一个退休的老爷爷尚且如此热爱学习与思考,实在是我的榜样。
践行:随时书包中装一本英文原版书,随处阅读。
#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事件:
<我们不能只专注所谓的知识学习>师兄提到他曾经和清华五个得特等奖学金的人,他发现大部分人并没有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专业学习,反而在一些技能和活动上都很厉害。
<专注能够让我们进入心流状态,提高效率>师兄发现那些人在进行自己专业课学习时候处于一种十分专注的状态,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从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践行:
1.尝试去大概计算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所用的时间,提高自己对时间的掌控力。
2.做事情的时候让自己处于一个不被打扰的状态,完成任务之前给自己设定时间,用一定的压力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事件: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今天师兄和我聊了他从小学到读博结束大概的经历,师兄的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所以他从小就很喜欢物理。
<最好的状态就是把自己热爱的东西作为核心竞争力>
师兄不仅看了很多物理方面的书,也进行了很多科技发明。后来一路靠着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保送了浙大。
但是师兄从来不觉得他学的很痛苦,因为他是真正的喜欢物理。
践行:
我要通过两个路径将英语思辩打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路径一:报名相关的课程+自己的学习
路径二:尽量链接浙大所有和英语辩论相关的小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