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信仰

作者: 恣意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7:04 被阅读296次

    读书之于很多人来说是修身养性、开拓眼界、提高自身的不二法门,而我在这里说的读书,却是一种改变人生的机遇、突破自我的方式、开始新生活的路径。

    你猜对了,我说的读书,不仅仅是指读一本书,而是泛指上学读书的整个活动。

    01.

    打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母亲不会念书识字,她的“文凭”来自村里的夜校扫盲班。那是国家七十年代针对农村文盲较多而组织的一种扫盲运动,普及面大但效果甚微。好多孩子经过白天一整天的劳作,晚上提上马灯,跑到村里的学校去上学时都已经昏昏欲睡了。母亲的扫盲班,终究还是等于白上了。

    马灯下读书

    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是真的大字不识几个喽,但母亲却对上学读书有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心理。我一直记得母亲鼓励我好好读书,她说“和读过书的人说话敞亮,看读过书的人觉得清爽”。她说词不多,但满眼都是美好,当然还有些许对自己未能读书的遗憾。

    她说,总不能跟我们一样“睁眼瞎”,自己出门办事都觉得不方便。记忆中,只要我是在读书,母亲无论再忙,都不会打扰我,而且进屋看我的眼神都格外亲切和欣慰。

    当然作为小时候调皮的孩子,也会故意以此来逃避家里的家务或田间的劳动。我说“我还要看书写作业呢”,母亲一般就不再言传,反而还会叮嘱一句,“噢,要抓紧时间啊,不要耽误你的学习,干活都是其次”。

    为此,我总是洋洋得意于自己的小聪明。但只要父亲在,我是绝不会以此为借口的,除非我真正的有书要看,有作业要写。

    02.

    父亲是村里他们那一辈人里的“文化人”,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有人拿着信到家里让父亲念信或代写信。那时每年过年的时候,也总有很多人带上墨水和红纸到家里来,让父亲代写春联。

    写春联

    我对“文化”的认识,就是从小时候为父亲压对联开始的。按照家里门边的宽度将红纸裁成条,再想好要写的话语,折出要写字的格子。这些准备工作完事后,我就充当了镇纸的功能,用两只小手在一头压住红纸,看父亲用一支大毛笔,在砚台里狠狠吸上墨水,又从砚台边上轻轻捋了又捋,然后运气一般憋着一口气,开始龙飞凤舞。一行行黑色的字在笔尖流淌,映在了发着亮光的红纸上,春节的喜庆,来年的祝福,年的味道都从这一幅幅春联上升腾出来。

    “人勤年丰岁月好,冬去春来日月新”。“和睦人家春常在,勤劳门第富有余”。“户载春夏秋冬福,门纳东西南北财”……。

    我惊讶于这些美妙的词句,虽然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朴素的世俗愿望,但在儿时的我看来,原来有一种美高于天天踩踏的黄土地,超脱于日常追打嬉闹的玉米田。那是一种虽显虚无而又牢牢扎根在人心里的东西,只要轻轻一触碰就流溢出来。

    父亲写春联一般都要好几天,邻门对路,街头巷尾的人加起来十几家,多的时候会更多。一家从大门、堂屋、柱子、厨房、厕所、猪圈里里外外最少也得五六幅,于是写好的春联摆满了院子。父亲写春联没有报酬,还耽误自己的时间,但母亲对此却从没有任何指责。父亲虽然偶尔也会嘟囔两句“今年怎么这么多,都不一次性拿来”,但一旦面对铺开的红纸,他立马又很快进入状态,俯下身子一丝不苟地开始书写。

    每次写完春联,他都要认真仔细地把那支大毛笔在水里清洗几遍,再认认真真的晾干收好。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这是你爷爷留下的。

    他在写春联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爷爷。他说你爷爷的毛笔字那才叫好呢,大字小字都能写,楷书草书都好看。说的时候,满眼的美好。有时也会叹口气,“唉,可惜没福气啊,过世太早”。

    03.

    爷爷年轻时当过老师,解放前据说是地主家的孩子,我没有见过他本人,只见过他年轻时候的照片,温润儒雅,白衫青裤,帅气俊朗,两眼特别有神。

    乡村教师

    我还见过他抄写的一本书,全是对仗押韵的句子,书名叫《合家良论》,是教育子孙孝道、妯娌和睦、弟兄团结的自制小册子,一笔一划,规规整整,全是正楷书写。

    这是一个地主家的孩子接受过的教育,也是新中国第一批乡村教师的水平,但透过那薄薄的册子,明显有一种文化的印记在字里行间。

    解放后爷爷的日子很不好过,家里生活十分困难,老弟兄几个也七零八落,原来的“福源堂”也只剩下了一个破房子,大门大院厢房早都被没收分给村里的贫农了。爷爷成了比贫农还穷困的人家。

    奶奶也是不远村里地主家的闺女嫁过来的,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一场运动之后,和爷爷一起被打倒回家,双双在穷困潦倒中拉扯着三个孩子,最终先后病逝。

    他们没有为姑姑、父亲、叔叔留下什么,除了贫困。

    他们也为姑姑、父亲、叔叔留下了很多。比如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坚韧不拔的意志,身处贫贱不自弃的信念,还有一丝文化的气息和对读书的信仰。

    由于时代的原因,姑姑和父亲读完初中就早早辍学,在那个年代都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姑姑,是农村女孩里很稀有的“文化人”。叔叔年龄小些,赶上了恢复高考,最后考取了大学,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即使在最为艰苦的日子,祖辈、父辈们依然坚守着一些底线。而表兄妹,堂兄妹基本都是巡着读书的路子一步步走出农门,开始人生的起跑。

    这种传承一直没有丢过。即使如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对读书也有一种虔诚而朴素的敬重。

    都是多少年前的陈年往事了,至今还有一些老人说,这家门第高,是读书人。

    对读书的信仰

    我想,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紧紧追随、默默坚守,并且传承下去的,应该可以称作一种“信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e0efa2f7c8e:一种改变人生的机遇、突破自我的方式、开始新生活的路径,很受用
        恣意生活:@司徒静_3df2 谢谢鼓励支持
      • 269023c9f9f9:你从小受书香门弟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加上爸妈艰辛栽培和自身的努力,已经很成功,舅为你加油点赞!
        这陈年往事最值得提起,真实感人,也能启迪人生。
        恣意生活:@269023c9f9f9 谢谢鼓励支持😁
      • 珒若风:读书的确是一种信仰。我母亲也毕业于扫盲班
        珒若风: @恣意生活 在你文章里,我能找到自己
        恣意生活:@珒若放 谢谢你的鼓励支持😁
        恣意生活:@珒若放 呵呵,差不多的经历啊呵呵😜
      • 知道了不用记_62f5:母亲爱读书对子女的影响更大。你有一个好母亲!
        恣意生活:@知道了不用记_62f5 谢谢你的鼓励支持😁
      • 正记录Beta:最美不过读书时。
        恣意生活:@正记录 谢谢鼓励呵呵😜
      • 云中飘舞:沙发
        恣意生活:@云中飘舞 谢谢你的鼓励支持😁!
        云中飘舞: @云中飘舞 读书的信仰,来自于你家书香门第的传承,尽管你妈妈不算个准文化人,但她那一份对读书的敬仰,让她骨子里也成为文化人,很好的文章,为你喝彩👏👍🌹🌹🌹

      本文标题:读书的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p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