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感读书人文社科
关于教育的三点思考---读《优秀的绵羊》

关于教育的三点思考---读《优秀的绵羊》

作者: 微尘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12:07 被阅读521次

       

    关于教育的三点思考---读《优秀的绵羊》

        2018年拿到的第一本书是《优秀的绵羊》,这是一本反思教育的书。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是耶鲁大学有10年教职的教授,在多年前一篇《精英教育的劣势》激起千层浪,引发无数对精英教育的反思。威廉教授在这本书中所谈的主要是对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大学这些名校精英教育的反思。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三点思考。

            第一、对教育现状的思考

            曾几何时,我们都入了所谓精英教育的“圈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与焦虑相伴,孩子还没学会走路就上各种亲子班,艺术熏陶课,恨不得小小年纪就把孩子的各种潜能全部激发出来。孩子上小学后,各种课外班、特长班接踵而来,孩子应接不暇,在很多孩子的脸上看到的不是快乐,而是迷茫,被家长、被老师、被社会推着向前走,而自己似乎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我身边有些孩子一周有十余个课外班,这还不是个案,有些孩子为了弄到一张名牌中学的考试入场券,甚至放弃了正常的课程,请假在各种坑班,奥数班中穿梭,家长累,孩子更累。很多家长都在慨叹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但也无能为力,只能被社会的浪潮推着往前走。十九大报告里勾画了一个教育强国的美好图景,是到了好好改改的时候了。

            此前,对于很多优秀的孩子而言,似乎对国内大学教育颇有诟病,多数孩子的家长为孩子大学深造都选择了一条奔赴欧美的康庄大道,若能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大学入取,那是莫大的荣耀,甚至于有些富裕家庭花重金为孩子进入类似于“克雷登”这样的野鸡学校铺路,可是结果呢,多数孩子该是如何还是如何,并没有因为镀了一层“海归”金而有丝毫的改变。

            《特权背后的代价》这本书里有一句话直指人心:“不少父母利用孩子的成就来填补自己脆弱的内心”。生活在精英家庭的孩子挣扎于“被认可”和“有价值”之间。人类个性发展研究专家迈克尔.汤普森很深刻的指出,“孩子一直以为自己是独立的,自由的,其实他们不过是走上了一条完成父母使命的道路”。这句话振聋发聩,想起2016年我看过的一本《无声告白》,华裔作家写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精英家庭的悲剧,很多孩子并没有为自己活过,只是活成了父母所希望的样子,课外班是父母安排的,因为父母觉得有用,而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特长。专业是父母选的,因为父母依据他们的价值观认为那样好就业,而不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而孩子或许成绩也很好,很优秀,但只是一只没有主见的绵羊,被父母这样的牧羊人赶着,让东就东,让西就西,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以至于迷失了自我。中国的多数家庭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是个世界性问题。最早,哈耶普只是为了巩固精英阶层的领导地位而设立的培养接班人的学校,属于上层人子女的圈子,后来经过了录取改革运动,加入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而标准随着可选余地的加大而水涨船高。这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倒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这种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就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一个哪怕高中毕业水平就可以胜任的岗位却有无数名校研究生可以备选,自然用人单位要不断的提高录取门槛,同理,目前国内名初中的选拔机制也只有不断提升奥数考试的难度才能筛选出优秀的苗子,可这像个独木桥,只有少数人可以通过,却引发了广泛层面的趋之若鹜,造成了各种焦虑和教育层面的迷茫。

            可以说,现在的教育疯了,为了单纯优秀的目标,让孩子们参与各种竞争,而纯粹的教育,如好奇心的培养,道德观的树立,家庭理念建立,民主公民意识的建设等,被关注的越来越少,越多越多的家庭和学校以成绩为导向,以技能为标准。这是一场孩子成长的灾难。虽然大家都感觉虎妈蔡美儿的育儿方式有问题,但不自觉的也按照她的路线走下去。根源就是这个体制和大环境,在清醒时选择清醒,但常常在迷茫中深陷迷茫。我时常在想,静候花开的意义,在于用心培育适合孩子成长的土壤,而不是随波逐流,就算眼前的河流再湍急,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定力,也许这样的努力,能让孩子活出自我,但这样的确很难。

      第二、对精英教育的思考

            前些年有本《哈佛女孩》很火,能进入这些名校的孩子都不简单,学习方面都非常的了不起。但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这些名校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引用耶鲁一个毕业生的话“不论耶鲁的大一新生有多么多元,耶鲁的毕业生都严重同质化”。为什么会这样?作者通过多年的观察访谈研究发现,对于精英学生来讲,有一个共性,是害怕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会影响对自身价值的认定。可以这么来理解,这些精英学生天资聪颖,一路学习成长几无挫折,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无敌。所以,当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机会,所以,就会对风险极力回避,对此,作者给出一个结论:精英教育是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对此观点,不能仅从浅层面去理解,因为这些精英学生在世俗的眼光里已经如此“成功”,怎么能说没有成长呢。但从更深层次而言,或者说精英学生之于世界和社会的价值而言,似乎成长率低了些。很多精英教育毕业的学生从事金融投行,咨询行业等居多,因为这些行业的薪金足够支撑他们对于接受的精英教育的认同,而正是这些价值理念的固化,精英教育已很难再出现类似于梭罗这样的人物,安于清净,在瓦尔登湖畔静候花开,笑看云卷云舒。梭罗是哈佛的毕业生,他走出与同学们不一样的道路,却名垂青史。

            虽然会当凌绝顶时,可以一览众山小,但山高人为峰的同时,也是高处不胜寒,上去了就不愿意再下来,或者说不愿意去面对有可能下来的风险,所以,更多精英教育的毕业生是安于现状,或者说在与现状的搏斗挣扎中维护着现状,各种焦虑。罗胖在新年“时间的朋友”的演讲中讲到“如果要想站在原地,就需要不断的奔跑”,看似矛盾,实则意味深远。我们往往被世俗的价值观推着走,觉得精英教育出来的产品必须要怎样怎样,就像前段时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能广泛传播一样,大家都匪夷所思,而一个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卖猪肉的消息恐怕无人问津,因为那是很正常的。

            所以 ,当前精英教育的结果是让这些“产品”很难学会做自己,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被浪潮推着走,与其他浪尖的兄弟姐妹们做着各种类似的事,过着没有个性的日子。或者说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

            其实,在写这些心得的时候,我也在琢磨,虽然我不能算是精英,但不也一样吗?过着和无数人一样的太过规律的日子,领着固定的薪金,越来越不敢谈及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对此,我们要反思些什么,我们的教育系统能培育高智商高成就的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缺乏勇气和自由去创造自己的道路。

      三、对教育使命的思考

            在当前浮躁的教育背后,教育的真正使命往往会被遗忘。大家都被推着走,没有闲暇停下来思考。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怪圈,没有谁愿意停下来,作为改革的牺牲品,大家都害怕自己停下来就会上不了滚滚前行的车。但是,作为家长,除了埋头拉车奋力前行外,还应该静心抬头看路,看清孩子教育前行的道路。让自己做个明白人。教育的首要责任是要孩子学会思考,学会思考就是养成思辨的习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任何事物,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社会能够进步正是因为有少数的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个体存在。如果孩子学不会独立思考,那社会进步的动能就会减弱,这也是当前填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

            当然,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并非是学会思考的唯一机会,但绝对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在几年的大学时光里,孩子们可以衣食无忧的远离社会的喧嚣,以纯净并批判的眼光审视整个世界。对于孩子而言,受教育的使命是要建立自我,自我意识是一个私密空间,正如《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所说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在这个只有自己的私密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力量,安全感,自主,创造力和快乐。形成自己对世界的判断,为人处世的价值观。

            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对于教育的使命我是很认可的:“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会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说,一个还在在大学毕业时与入学时并无区别,你的信念,价值观,愿望以及人生目标依然如故,那么大学时光是白白浪费了,必须重新开始。

          记得英国有位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许多问题需要靠中国的老子孔子来解决。老子就和老子解决的是脑子里的东西,是价值观。我越来越感受到价值观的重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初心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形成是孩子受教育的使命,只有价值观正确,才会获得真正的自我。如果教育只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只是为了一个名校的入场券而去辛勤耕耘的话,那就是舍本逐末。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抓住人生的根本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我很重视孩子人生之“本”的教育,与孩子每日学习论语,让孩子铭记“仁”的本质,知道孝悌、谨信。这是孩子忘记了所学的一切知识后能留存下来的根本的部分。

      最后,如何破局

            作者威廉的逻辑算是比较清晰的,在批判了现行的精英教育现状后,对青年人如何做自己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自我》里振臂大呼要“创建自己的生活”:青年学子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以现实的收入来衡量工作的价值,其次是勇于承担风险。我很喜欢英国著名将军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一段话“一个人只有不知道自己的路将伸向何方的时候,才能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当你试图拒绝不确定性,那么就拒绝了生命的意义。勇敢的做自己,虽然在做自己的过程中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也要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

            在大学里应该学到什么?作者威廉提出博雅教育的理念,在我的理解里,“博雅教育”是关于道的教育,而当前的很多仅专注于专业和技能的教育只是术的教育,道是人生之本,“本立则道生”,所以博雅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培养超越空间和时间来思考问题,不受工作性质所限制的能力。

            如何破局当前的教育?作者威廉曾经以为,只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所有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名校就可以。但事实不是这样,只要存在资源的不均等,总会导致“头部现象”,即无数人会挤破脑袋要一张名校的入场券,而这样必然导致各种标准进一步加码。当前的教育之所以用奥数来选拔优秀学生,实在是没有其他考试能如此容易的把学生的水平分出三六九等的。而真正要解决这种社会性的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解决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也就是说,让孩子无论上哪一个学校,享受到的都是一流的教育。

            只是,这样的愿景很美好,需要大家一起共同的去努力,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3401821c4417:“博雅教育”是关于道的教育,而当前的很多仅专注于专业和技能的教育只是术的教育,道是人生之本,“本立则道生”,所以博雅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培养超越空间和时间来思考问题,不受工作性质所限制的能力。
        微尘悦读:@燕山客_b7f9 谢谢孙老师赞赏
      • f8c05e7d9cf5:因为没有底气,才会着急。因为稀缺,所以争夺。
      • 大话心情:只是,这样的愿景很美好,需要大家一起共同的去努力,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
        ------------------------------------
        我们都明白,这样的愿景很美好,也都知道,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都愿意一起共同去努力……
        只是,我纠结于是不是让自己的孩子付出很长的时间去试去追寻……或者说,纠结于敢或不敢如此,甚至于,不知道如何是开始……
        最后,一代一代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微尘悦读:@大话心情 未来终将来,会更好的
      • 白云绿树:不少父母利用孩子的成就来填补自己脆弱的内心”。生活在精英家庭的孩子挣扎于“被认可”和“有价值”之间。
      • 李小未520:不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均衡的问题,而是我们习惯了对现有生活的不满,和对这个社会的不信任,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你争我夺的抢名额,哄抬学区房价格,都是觉得那里可能会更好!人们以为有了学区房就有了更好的跳板,报了兴趣班,成绩理应会变好!
        微尘悦读:@李小未520 若无定力,就疯狂吧

      本文标题:关于教育的三点思考---读《优秀的绵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hs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