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啜茗时

作者: 木易九日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20:39 被阅读0次

        不知从何时开始,被碳酸饮料刺激得太久的味蕾逐渐接受了香茗的甘润悠柔。也许是味觉趋向成熟的进化,又或许是步入了遇稳则安的年纪,与茶为伴之后的心境也愈发淡泊:心随流水惹香茗,身似闲云捕茶韵。独爱茶之意境,观似氤氲无形,品之馥郁齿清。

        闲时一壶清茶,倚坐几案明台,任碧叶在热汤中舒张缱绻、沉沦起浮,观其形似有法华之洁,汲其韵更胜天籁之音。轻呷细品,则如游龙纳珠,柔香悠长,使人忘却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的凡尘琐事,仿佛拥有遗世而独立般的魔力。

        茶藏深山,承珠露而成长,沐日月而茁壮,吮朝阳而开蕊,浴雨露而涤身,集山川江河之精,拥天地乾坤之气。儒家教导后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对待香茗时,儒家的士大夫们将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表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山林之物用山泉之水而化之,方能保持其原始的美感,这是士大夫们追求茶道的最高境界。当初生的山泉裹着清悠的茶汤不断撞击着味蕾时,才会有天人合一,千万殊途归于一道的快感。

        然而我等凡夫,且不得茶道要领,每每煮茶过之,茶汤或浓或淡、亦苦亦涩,便以为这就是茶本身的味道。不过《诗经·邶风·谷风》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方知茶的滋味是苦中有甘,茶的苦涩本身就是生活的味道,这便是茶引起了人心的共鸣,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原因。但是执着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苦涩也成了饮茶大忌,祛苦褪涩是茶道中永恒的话题。煮一盅清茶,无论是鲸吞牛饮,抑或慢尝细品,皆可得其中之雅趣,色有浓淡之分,味有深浅之别,道法自然,饮中至纯,是自然中最本质的佳品。

        一盅清茶下腹,齿颊余香间,是对生活意境的感悟,作为日本茶道精神之一的“寂”便是如此。灵味宜幽寂,得与幽人言,夏日啜茗时,香韵传千年。

相关文章

  • 夏日啜茗时

    不知从何时开始,被碳酸饮料刺激得太久的味蕾逐渐接受了香茗的甘润悠柔。也许是味觉趋向成熟的进化,又或许是步入了遇稳...

  • 啜茗

    温一壶酒 将那,清风明月 都注入我这小小的酒杯 轻轻地啜, 慢慢地呷 细细品咂 一个不小心 竟把那酸甜苦辣 都一股...

  • 落日平台上 春风啜茗时

    我喜欢那平淡闲暇的日子,静静地坐在窗前的藤椅上,品一杯散发着春天温暾气息的清茶,在温暖的夕阳下细读着所有季节里的故...

  • 坐风啜茗

    虬舞蓬莱氲墨彩,凤回幽谷复彷徨; 苍生凌乱湿雨露,愚老啜茗笑鹤扬。

  • 啜茗录(05)

    饮茶都江堰 杨府/文 到都江堰,是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前三日。看到“分四六,平潦旱”的震古烁今的古代水利工程,看到岷江...

  • 啜茗录(06)

    茶博士季萌之轶事 杨府/文 季萌早年,是一高阳酒徒,无酒不欢,无日不酒,而每酒必醉。酒后又无德,醉辄闹事。又强于口...

  • 啜茗录(10)

    啜茗录:遗茶 杨府/文 文人相交,书而外,礼品之中,茶最尊贵,字画次之。烟酒最俗。而文人豪气,又常在纵酒上。某次,...

  • 啜茗录(08)

    茶韵六首 杨府/文 《啜茗录》一卷,亦文亦白,亦俗亦雅,亦散亦骈,不拘形式。虽有千里之思,古今之慨,犹未见其起伏,...

  • 啜茗录(09)

    读叶隽《煎茶诀》 杨府/文 此书作者叶隽,字永之,自署越溪(今浙江宁海)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其...

  • 啜茗录(11)

    啜茗录.乡间的大碗茶 杨府/文 实用主义是农人的哲学,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拿喝茶来说吧,在乡下,喝茶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日啜茗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w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