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我微信里最早的人之一,除了公事外绝不会与我多聊一个字,昨天忽看到先生之消息有好几条,惊喜之余不免有些忐忑,毕竟先生平日是不与人闲聊的。果不其然,虽然消息有四条之多,弟一条“尚云近来来可好?”第二条“新学校可还习惯?”学期将近末尾,“新学校”之言,确是先生大意了。后两条便直奔主题,大意是让我对“教育”谈一谈看法,我追问为何让我做此一答,先生之言简明而醒目,“你是学生。”诚然,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自然对教育最有发言权。
与先生相识说起来颇有戏剧性,那天我从同学家出来坐公交车回家,过了大概有2站,先生上车了,好像是跑了很长的路,站在投币机前气喘吁吁,在各个口袋里翻找着零钱,看上去实在是有些狼狈。我顺手掏了一块钱给他,他看了我一眼说了声“谢谢”便将钱接过投入投币机。
下车时,我们在同站下车,至今我都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他故意为之,我正要走时,他一把拽住了我说要请我吃饭以抵车钱。说实话,我是很不想去的,一则我虽是贫穷之人,但也不至于计较一块钱,二则我是在同学家吃过饭的,没什么胃口再吃东西。可先生就是不肯放手,在大街上与长辈拉扯实在是有点不成体统。迫于无奈我只得随他去。
交谈中先生说他是历史老师,假期开设补习班赚点钱,我从小就对历史很有兴趣,但让你花钱上补习班,我是很不愿意的。先生倒也大度,邀我去旁听,这一听就是三个假期的时间,虽然没有习题卷,但我与老师的关系还是更近一些的。他不让我称他老师,只能叫先生,大概是因为我没有交钱的缘故吧!我参加自治区历史比赛得了二等奖后,先生便不让我再听课了。
今日先生有此一问,虽谈不上什么见解,但我定诚心以待不负师恩。即是学生,我就以学生的身份来谈一下这些年受教育的感受。
在学校,我听到最多亦最痛恨之词便是“分数”,老师评价学生只以分数为准,以致于考场上舞弊之事见怪不怪。学校对这种事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所重视的只有本校的升学率,只要分数高能上重点学校,那便是学校的荣誉,至于用什么方法,多是可知而不可言的。学校向来重学育而轻德育,所以高校学生杀人与自杀事件层出不穷。
在家庭,我只谈我的家庭,父母繁忙,我从八岁开始就在寄宿制学校上学,除了生活费父母并没有再给予什么,在升初高中时他们也没有给太多建议,只说由我选吧!初高中我上的都是比较好的学校,升大学之时父母亦是忙的不可开交,根本无心顾虑我的事情。因为对高考制度的不满我决定放弃高考,顺应国家的单招政策,入专科学院就读。在此说明一下,不满高考制度是我个人的观点,考试制度是有一些弊端,但相的而言,考试制度是选拔人才最公正的方式,这一观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在社的,多数用人单位都只看重证书和是否毕业于名校,至于才能,会完全被一张纸遮盖,我还未入社会太多,就不在此妄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