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32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20:58 被阅读8次

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一卷久战中篇。

与其终日焦虑不堪,在一心找捷径中迷失,还不如稳打稳扎,用最“笨”的方法,在自己的节奏里度过一生。

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诫诸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凡是和敌人相持日久,最需要注意的是散漫地打仗。土兵们会因散漫作战而不在意,不在意就会懈怠不认真。敌人因为散漫作战而更狡猾,狡猾就会变得机巧。

用我军的懈怠去和敌军的诡诈机巧作战,终不免有受害的一天。所以我过去在军营中告戒诸将说:“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太平军从广西起义后,以星火燎原之势,一路沿途北上,横扫大江南北,战斗力爆裂,清廷正规绿营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后来由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将太平天国熊熊烈火扑灭,与湘军最“笨”的“扎硬寨,打死仗”战略密不可分。

湘军每到一个地方打仗,先啥事都不干,立即修墙挖壕,墙八尺高一尺厚,用草坯土块筑成。壕沟深一丈,以防对方步兵,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的地方,防止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回填。壕沟外是花篱,花篱高五尺,其中两尺埋入土中,花篱有两层或三层,用来预防敌人的马队。

扎硬寨,这种扎扎实实的打法,先将自己变形成铜墙铁壁的防守,再伺机去进攻,使太平军吃尽了苦头。

每当湘军攻打一个大的城池,不是用奇谋去智取,而是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将城池围起来,然后在外面不停地挖沟。就这样挖了一圈又一圈,大圈套小圈,一道加一道,一直围到城里的守军弹净粮绝,然后一举用兵攻克。

打武昌,胡林翼挖沟一年;打安庆,曾国荃挖了五个月;打天京,曾国荃挖了两年,以至于有人说,湘军每打下一座城池,会改变当地的地貌。

打死仗,就是以这种笨拙的方法步步为营,以微小的优势去累积,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时常发现,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不走捷径,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喜欢走捷径,很容易把自己带偏,最终变得无路可走。

而自以为聪明的人,永远都在找捷径,他们从来不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总想一步登天,想找最好的机会,想做最好的选择,他们哪里知道,真正好机会、好选择,并不只是依靠自己的好运气,还与一个人的见识、积累和认知等息息相关。

看到的机会,不能称作机会,抓住了的才是。

与其终日焦虑不堪,在一心找捷径中迷失,还不如稳打稳扎,用最笨的方法,在自己的节奏里度过一生。

相关文章

  • 读曾国藩《挺经》32

    勇气,也要用势力保底,你自认为有势力还不行,还得让别人认为你有势力,如果别人不认,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和你较量一番,比...

  • 读曾国藩《挺经》32

    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一卷久战中篇。 与其终日焦虑不堪,在一心找捷径中迷失,还不如稳打稳扎,用最“笨”的方法,...

  • 读曾国藩《挺经》54

    诗人读曾国藩《挺经》第十八卷“盈虚”下篇。 至此,读曾国藩《挺经》已经结束。接下来会把《道德经》剩下的六十章读完,...

  • 读曾国藩《挺经》04

    卷一 内圣4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

  • 读曾国藩《挺经》06

    卷二 砺志(下) 明德、亲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

  • 读曾国藩《挺经》01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一种理想人格,指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外王,先得从内圣做起。 卷一 内圣 细思古人工夫,其...

  • 读曾国藩《挺经》05

    卷二 砺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

  • 读曾国藩《挺经》07

    卷三 家范(上)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

  • 读曾国藩《挺经》03

    卷一 内圣3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

  • 读曾国藩《挺经》02

    卷一 内圣2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挺经》3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ut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