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不妨备上一杯酒,听个故事罢。
这大概是个挺长的故事…
文/蹭蹭
001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从她记事起她就知道,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重男轻女。
小时候在奶奶家住,比她大的哥哥姐姐都这么告诉她。
小小的她想不明白,男生和女生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仅是性别就可以造成待遇的悬殊。
男生在她的家族里一直都可以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女孩子只能乖乖顺从。
所以她想要男女平等,在这时她就有了“女权主义”的萌芽。
002
父母吵架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大打出手。
她以为是自己不乖,还偷偷地躲在被窝里哭。
有天晚上爸爸好像发现了,带着一身酒气坐到她床边,说着什么“爸爸也不想的”。
她想不明白,只觉得也许她努力学习,拿着好看的成绩单回来,他们就不会吵架了。
这时候,她小学六年级。
后来,她上了小镇最好的初中。
但,父母却离婚了。
她印象里还很清晰地有着那副画面:
父亲把她推倒在地,把那本离婚证甩到她面前的地板上,带着哭腔。
“你看看,她真的不要你们了,也不要我了”
她却只感受到地板的凉,可爸爸没打算把她拉起来,她不知道能做什么,然后开始哭。
那本绿绿的小本子,真的就这么轻易地决定了她父母的婚姻吗?
003
她又住回了奶奶家,因为不想在家面对那个愈加神经质的父亲。
他可以毫无理由地开始和她吵架,
她拖延着去洗碗,因为看电视剧一拖再拖,他就跑去拿了根小竹子,那种细细的、她从小就被打、直到初中才从生活里消失的小竹子,才消失了没多久又在她身上留下了印记,
他会当着她的面,拿出以前的结婚照,撕掉母亲的那一半,似乎在提醒着她这个女人不再属于这个家庭,
甚至于,她早上习惯性地赖床,他叫不了她起床,他便发疯一般把她反锁在房间,叫嚣着“你不想上学那就别上了”。
奶奶家还住着一个叛逆期的表哥,只比她大一岁。
他会理所当然地进出她的房间,翻看她的隐私,在她房间抽烟,有时夜里睡不着还去欺负她取乐。
她觉得很委屈,但是似乎没有什么人愿意听她的烦恼,她还想妈妈,自离婚后父亲就不允许她们见面。
她的叛逆期也在不久后到来。
她学会了吸烟,尝试了喝酒,因为一次和父亲的吵架离家出走,因为起晚而索性逃学。
还学着在学校里拉帮结派,学着怎么试着孤立别人。自然孤立了一个她当时觉得很不喜欢的女孩子,不是她刻意为之,但,她算是带头者。
理所当然地,后来她也被孤立了。
到这里,她的初中生涯差不多就结束了,这三年似乎没有多少日子是认真学习的。
她考上了一所他人眼中的三流高中。
004
她开始有些男孩子追求。
到了那时候的年龄,大家体内的荷尔蒙好像都全部调动了起来。
可她只想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听自己感兴趣的课,不感兴趣就睡觉。
高中的住宿生活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逃离家庭,她就挺满足的了。
高二的时候,她突发奇想,想试试努力一学期,看看能一下子从班级的中下游成绩冲到哪里。
她试了一下,认真了一学期,嗯,上游。
她挺得瑟,也挺高兴的。
然后没多久的某天周五,她放学回家。
鬼使神差地,先回了奶奶家而不是自己家,却在奶奶家见到了哭哭啼啼的亲戚,一问,自己父亲居然在家死掉了。
她很希望那些印象能从脑海里抹去,但就是很清晰。
她大脑一片空白,跟着亲戚回家,家门口的警察,房间里的法医,吊着的绳子,以及,地上那个许久没有静下来聊过天的父亲。
最后的结论是自杀。
她又想不明白了,以前那个惜命又吊儿郎当的父亲,怎么会想到自杀。
接着是出殡,那么大的一个人,被送进殡仪馆的火化箱里,一个多小时后就变成了电视上见过的一副骨头。
在这种时候,别人告诉她,父母离婚的原因,是出轨。
她的母亲出轨了,不知道真假,但给她的心重重地敲了一下。
她高三了。
有个男孩子试探着总是问她,有没有男朋友。她一如既往地回复,“如果说谎的话死爸爸哦”,她的笑容僵住,虽知不知者不罪,但是那时候她觉得很尴尬。
父亲生前给她买的那台手机,她本打算用不了也要放着的,可就是被偷了。她郁郁地跟舍友说那台手机的意义很重要,她们不可置否。
罢了罢了,不知者不罪。
她谈恋爱了。
就是很想身边有个人,而且刚好那个人是那时候她喜欢的。
005
高三下学期,距离父亲去世近一年了。
父亲走后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还开始胡言乱语,最后执拗地像个小孩一样要从医院回家,回家没多久也离世了,也许是冥冥中知道命数吧。
家人来学校告诉她的时候,她刚好有一场模拟考,她想推脱着不回去,她总觉得这种场景会让她大脑空白。
她还是回去了,跟去年一模一样的出殡仪式,巧的是爷爷离世那天恰巧是父亲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父亲自杀的那天。
她开始思考着生死别离,但是她想不明白,她确实在这种事情上会大脑空白呢。
她考上了一所不太好的大学,但专业是她喜欢的,她报考的时候没有听其他人的意见,全选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她和男朋友快谈一年的恋爱了。
异地的关系他们见面得很少,每次见面她都会很开心。
一次,男生与她的不和,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她立马就动了分手的念头。
接下来“分手”就一直在她心里徘徊。
半年后,一次毫无预兆的下定决心,她真的提出了分手。男孩觉得很不可理喻,他们相处明明好好的,他都考虑到了他们的未来。
她非要离开,急不可耐,他们就这样分手了。
006
然后,我和她认识了。
她也不清楚为什么非要分手,她就是想要那么做。
她知道我的专业是心理学,她很是好奇,她说她很想知道父亲为什么会突然自杀。
我开始给她推荐心理学相关的读物,建议她自己去找答案。
《遇见未知的自己》,《登天的感觉》,《心灵捕手》,《发展心理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我推荐的她大部分都看了,连弗洛伊德和荣格她也去了解,她还关注了一些当代心理咨询师的账号,去看他们的文章和见解。
渐渐地,我们聊天的内容从她的经历转向了她的内心,她开始往自己的内在去探索。
她变了。
以前的她和我说起经历时郁郁寡欢,而现在虽做不到全部接纳,但也可以正视着谈及。
她以前总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自己比别人多了那么多不幸给她带来超多压抑的痛苦。
现在倒会跟我开玩笑“我怎么那么像那些言情小说的女主”,她觉得这些经历是她的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
她会想,原生家庭给了她这些历练,那她就把这些当成打怪刷boss,慢慢从中得到自己的经验。
她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去逃离家庭,又用了两年时间去正视经历。
007
她发现那时与男友分手的急不可耐,是因为她害怕被抛弃,让她动了分手念头的那件事,在感情上给她重复了儿时的感受。
那种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被忽视、父母离婚时的被抛弃所带来的感受,她潜意识里一辈子也不想再体验,于是她非要分手,她只能逃离。
她从不愿联想感情上的未来,也许是她怕像母亲一样,会对伴侣不忠,带来一个如她从前一般的家庭。
而她接下来想做的,是和内心的父母聊聊天。她这么久以来其实一直都没原谅过他们,但她也没尊重过他们的选择。
他们离婚,父亲自杀,母亲出轨,都是俩人对自己人生做出的选择。
对她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离婚,这又如何?
离婚是父母的事情,父母只不过是没做好她的安抚工作,让她受伤了,可这仍旧不是她能控制的。
至于生死,她还是没想明白,这可是个深奥的课题,大概还需要些时日去理解。
她说她发现,自己的心很巨大,藏了好多好多她从前没见过的自己,她想继续探险下去。
故事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人的一生那么长那么长,真要说起来估计会比一本书还厚。
只是,不知道你眼前的这本书,愿不愿意为你翻开页章,还把标记好的内容呈现于你这位读者。
每个人都是一本悠厚独特的书,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描绘,都会受伤,都会负伤前行。我们要做的,就是尝试,打开自己的扉页,打开防御机制,去拥抱伤口,理解接纳后静静地等待它愈合成一个有意义的伤疤,那可是我存在过、勇敢过的痕迹欸!
我们都无法改变原生家庭,从来就没有完全美满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从原生家庭里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毕竟,疗愈创伤的工作,只有自己能做。
决定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