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种观点叫“读书无用论”,想必大家也一定听说过,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总会拿出很多文化水平较低,或是中途辍学的成功商人的例子,来证明人接受教育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成功与否与成绩没有关系,文化低的人反而更容易当老板,高学历的只能为其打工。
这个观点在前几年还曾经备受推崇,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观点自然是不成立的,不过是把小概率事件拿出来放大而已。即便是那些曾经推崇读书无用论的人,如果让他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要接受教育,他恐怕是要第一个不同意的。
由于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式增多,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每一种娱乐方式都占用着人们的时间,也都比阅读的乐趣来的更加快速和直接。因此,人们不像过去那样对读书的投入更多的时间,中国人年人均阅读量也仅仅为4.35本,对比前几名国家的阅读量,便相形见绌了。
正是由于读书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国家和人民上也开始大力推崇读书。无论是各个自媒体、公众号还是微博,都在宣扬读书的好处,并把一些畅销的书单推荐给大家。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真的没什么用。
我这里所说的读书,当然不是指接受教育,教育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我这里只想说说,我们平时读的用来消遣的书。
如果你打开知乎,搜索一下“读书”就会发现,知乎上关于读书的问题数不胜数,诸如:“哪一瞬间让你觉得读书真的有用”,“读书是否能提升一个人的气场”“一个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的区别是什么”。
这下面的回答很多都有几千的赞同,他们都在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多了解一些历史,而获得了领导的青睐;可能是多知道些典故而赢得异性的好感。总之,大家都在说读书有多么有用,有多少好处。
自然,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读书是作品输出的来源,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的支撑。杜甫也曾写下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所以,如果是搞创作的人,读书会启发灵感,会开拓思维,读书是极为有用的事情。
但对于那些与创作无关的人来说,抛开专业的工具书,读书是否有些被人们神化了呢?
我从小就喜欢读课外书,对于文学名著,通俗小说以及历史科普类的书都很感兴趣,也比大多数人读过的书要多得多。如果你问我读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我只会回答你,没用。
因为真的没用,读书对我而言是一种兴趣,读书时会使我自己沉浸在故事中,亲身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会因为书中的某句话打动我而陷入思考;或许也会让我在平时显得知道的东西比别人更多一点。
但那又如何呢?
正如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所说: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读书也一样,书中大多数的道理我们都懂得,但有几个人能真的做到如书中所说呢。所以,即便是多读了几本书也不会改变什么,性格没变,缺点还在,我仍然月薪只有三千块。
喜欢读书也和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一样,都是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得到的自我满足,并不会对人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实质影响。它不会让你升职加薪,不会让你更有气质,放在人群中一看,你依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所以,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没什么用,可我这一生都愿意为了阅读付出我有限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