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犬君 图/网络)
图:末日不期而至,夕阳余晖下30亿美洲栗的枯骨30亿。
无需怀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我没有夸张,也没有标题党,30亿甚至还是保守估计。
1900年,全世界的人口达到16.5亿。而这场起于1904年[注1]的灾难,毁灭了一个物种30-40亿的成年个体——基本上,便是这个物种的所有个体。
图:糖炒栗子吃过糖炒栗子吗?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吃过吧。在炒熟后,剥去因为干燥而有些脆的皮后,栗子金黄的果肉便露出来了。细腻的金黄果肉带着芳香,放进嘴里,轻轻咬下,糯糯的果肉便会化开,露出甘甜的滋味。
这个世上的栗子并非只有一种,栗子是壳斗科栗属(Castanea)植物果实的通称,这个属里有8或9个种,分布于世界各处——包括分布于欧洲的欧洲栗(Castanea sativa)、日本的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中国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以及曾经统治美东的美洲栗(Castanea dentata)。
图:板栗的果实在1904年以前,美洲栗是东北美最为常见的植物,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注2]。在宾夕法尼亚州,有25%-30%的乔木,都是美洲栗。
然而1904年,噩梦降临了——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栗树枝枯病[注3],从大西洋沿岸登陆美洲大陆,几乎灭绝了所有美洲栗。这种主要攻击栗属植物的真菌——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注4],据信是由亚洲引入的中国栗(板栗)或者日本栗带入美洲大陆的。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中国、日本的栗树对这种真菌产生了很强的耐受,然而美洲、欧洲、西亚原先并没有这种真菌,也对这种真菌形成的枯萎病几乎没有抵抗力。
图:大片大片受感染死去的美洲栗寄生隐丛赤壳菌会感染树木在地面上的部份,导致美洲栗的树枝与树干不停扩大蔓延的溃疡,直至地上部分彻底死亡。这种真菌不存在中间寄主,是通过风媒传播,直接感染栗树,几乎没有任何手段可以阻止它们的扩散。
在短短几十年间,美洲大陆全部的30-40亿成年美洲栗,基本上死亡殆尽。
图:美洲栗我没找到什么抗击栗树枝枯病的名人和故事,按理来说,失败者的闪光处,也该留下点记录。
我认为应该是有很多科学家试图阻止这种疾病,那么唯一的解释是——他们彻底失败了,全军覆没。就像是被毁灭的美洲栗那样,一点成功都没能取得,也因此没什么可记录的。
我能想象那些科学家们的心情:站在那些30米高、直径3米、树皮不停腐烂的巨大美洲栗树林中,看着铺天盖地随风传播的真菌孢子——这是何等的绝望。
就像是想要用单薄的衣物扑灭熊熊烈火,已经拼尽全力了,但一抬头,周围已被火焰吞尽。
图:巨大的美洲栗更为讽刺的是,比起其它栗子,美洲栗更甜,味道也更浓郁[注5]——然而我们已经吃不到了。
而且比起当地常见的坚果植物:美国水青冈、美国山毛榉、山核桃等,美洲栗每年都有稳定而大量的果实,原本是当地野生动物最可靠,也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然而…
我想,在走出家门的松鼠眼里,那大片大片失去生机的美洲栗树林,应该和我们眼中龟裂的干涸土地并无二致。
只是不知道,松鼠会不会哭。
图:失去生机的森林美洲栗终究说不上完全灭绝——因为寄生隐丛赤壳菌感染的是美洲栗在地面上的部份。不时还会有新的枝芽从美洲栗地下的根部发出,偶尔运气好,也能长到4-6米高。
但这些美洲栗早晚会被真菌再度发现,然后被反复杀死[注6]。在一些疾病不那么严重的地方,幸运的话,我们还能找到一些没被感染的美洲栗——比如在下密歇根北部,还有着600-800株高大的美洲栗。
但这个物种,已经说不上还活着了。
图:寄生隐丛赤壳菌的入侵路线当下的人口已经超过70亿,对于人类而言,灭绝似乎已经是个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词了。
人们总是容易骄傲,缺乏尊敬,然后丧失畏惧。
这时候我们或许该看看美洲栗的故事,曾经超过30亿不可一世的森林女王,它们那不期而至的末日,还有在夕阳余晖下,最后悲惨的姿态。
图:巨大美洲栗下渺小的人类在文章的最后,让我引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刚刚发生几十年的灭世悲剧吧。
天地之大,比你所能梦想到的还要多出更多。——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注1]:也有资料显示是在1906年开始。
[注2]:美洲栗被称作“美东森林之后”(queen of the eastern American forest tree)。
[注3]:植物枯萎病,即blight。
[注4]: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曾经的学名是(endothia parasitica)。
[注5]:资料原文:much superior in both sweetness and flavor。
[注6]:资料原文:kills them repeatedl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