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文/涅阳三水
题临安邸,我把这首诗写在黑板上。然后转过身来,面对着孩子们:“我们学习过《题西林壁》这首诗,对吗?”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学过。”
“那么大家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理解一下“题临安邸”是什么意思?”
孩子们纷纷低下头去,看课本上的注释,嘴里不断地絮叨着。
终于有声音出来了:“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
听着孩子们的表述,我笑起来了,追问了一句:“什么题写在旅店?旅店的哪里呢?”
这时候孩子们恍然大悟,赶紧纠正自己的表述:“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
我又笑了笑,导入才过去了。
~~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关于南宋朝代的诗,对于这个朝代我们有哪些了解呢?”
孩子们叽叽喳喳表述了一阵子,我一一点头肯定:“南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时代,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是从另外一个侧面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孩子们又读一遍。
“在读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出现呢?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这首诗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滋味呢?”
问题一出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看来,这样的表述不够清晰。换一种方式,重新来问:“读过这首诗,你高兴吗?你悲伤吗?你难过吗?你兴奋吗?”
这样的问题导向性比较清晰,孩子们很快就进行表述了。
~~
“这首诗让我很难过,国家已经沦陷,皇帝也成为俘虏,就这里的景况还是这样的任何事儿都没有一样。”
有孩子表述,立马肯定:“任何事儿都没有一样,你的表述很是精准,这些人在这里纸醉金迷,把国家沦陷,忘得一干二净。”
紧接着又有孩子开口:“山的外边还有青山,楼的外边还有高楼。这山这楼,都在西湖边,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堕落的地方。陆游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在这里却看不到踪迹,这里的人们把国破家亡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实在让人痛心!”
“痛心,用这个词语来表述你的感受,非常棒!相信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是非常痛心的!”
接下来,教室里有一阵子安静,可能孩子们没有想好。
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思路,我开口提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当中的休该怎么理解?”
~~
教室里依然安静了一会,有一个怯怯的声音出现:“停止。”
追寻到这个声音的主人身上,把视线停留在他的眼睛上:“停止,非常棒,那么是什么停止呢?”
孩子得到了肯定,有一种喜悦涌上来,噌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西湖边的这些唱歌跳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示意孩子坐下,我接着来问:“这是一个问句,那么咱们大家说说,是谁向谁发问的呢?”
“诗人向这些唱歌跳舞的人发问的。”
“是啊,诗人发问的,国家已经破败不堪,怎能不令人担忧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来问一问——
“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们的故园已经不在,我们的同胞正在受难,怎能不让人难过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来问一问——
“西湖歌舞几时休?”
~~
“大宋朝的都城本来是在汴州的,可是因为这些当权者的腐败,腐朽,被迫迁到杭州。我们所知道的大将军岳飞,辛弃疾,他们一辈子都在战场上挥戈,要把丢失的故土召回。我们所知道的大诗人陆游,一辈子也都在用文字召唤故土。
“他们的心中,都有着整个国家的存在,在这首诗中,诗人林升心心念念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读读后两句。”
“诗人非常愤怒。住在杭州的当权者们沉醉在歌与舞中,整日昏昏沉沉,把国家土地的丧尸,忘得一干二净!”
“诗人因为愤怒,在愤慨地追问声着,西湖歌舞几时休!他的一颗心里装的是国家和人民,他和陆游一样,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
“在这一单元中,主题语是诗人艾青的句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陆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悲?诗人林升在面对西湖歌舞的时候,为什么愤?
“都是因为,他们对着土地爱得深沉,在宋朝的历史上,像这样的爱国诗,还有很多,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最后,让我们在一起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用隔了几千年的声音,让我们怀揣对土地深沉的爱,去痛斥醉生梦死的那些南宋权贵,去安抚那些水深火热中的北宋遗民,去告慰那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吧!”
于是,孩子们诵读的声音,再次回荡在教室里,校园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