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圈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十年一觉杭州梦》,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虽然有部分叙述与事实有些许出入,但文章写得真是荡气回肠,让人想起很多往事和传闻。政界商界的故事,说了就是风险,还是老百姓的故事太平。
2007年夏天第一次来杭州,一个人,一只行李箱,一张浙大的录取通知书。从镇上坐大巴,在崇一堂门口下车,等着巧玲表姐来接我。那时候表姐他们在定海村。定海村现在不在了,大概就是2008年拆掉的,那一大片区域建成了现在的钱江新城。
所以崇一堂是我对杭州的第一印象。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老远老远就能看到。我跟大巴的司机说“在耶稣堂下车”,他就知道。从我们镇上到杭州,一天有两趟大巴,停在杭州南站。新建的崇一堂和原来不在同一个位置,很遗憾,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相机,没能记录下我对杭州的第一印象。
定海村是一个城中村。我只记得旁边的路是杭海路,对面有一个菜市场,旁边是棚户区。在杭州挣的第一份钱,是给菜市场里一个副食品店的老板的儿子做家教。一个很顽皮的小男孩子,初中。这是第一次用“知识”换钱,非常地高兴,虽然一个小时只有五十块钱,但仍然觉得是巨款。很遗憾的是,没能留下当时的一张钱来作纪念,浑都花掉了。
毕业以后,我曾经试着回到原来的“定海村”,但是由于地理方位感实在不行,最终没有找到。杭海路好像也改道了,当然,钱江新城旁边,也不再有城中村、棚户区和破旧的小房间里绞尽脑汁做不出数学题的初中生了。住在表姐家的晚上,时常走到还没建成的“大圆球”去玩儿,总以为那里是杭州大剧院的,后来才知道是酒店。去年看话剧,走在路上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酒店,才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慢慢地也老了。
从定海村去西湖并不远,我先去的是庆春路购书中心。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书店,非常激动地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书。到底买了什么书,现在也忘记了。庆春路和延安路交叉口这块地方,十年过去了,倒是基本没有变化。美特斯邦威还是在那里,新丰小吃也没有关门,对面的麦当劳、天阳服饰城都还在。实话说,连购书中心旁边的服装店都没有变化,还是鄂尔多斯、森马和奥康皮鞋。十年杭州,天翻地覆,可是这里好像丝毫没变。除了解百天桥,摇摇晃晃的天桥,现在变成了钢铁架子。大三的时候在老解百天桥上,和一个乞丐谈了很长时间,非常有趣。
现在杭州已经基本看不到乞丐了。城市进步了,人民都摆脱了困苦的生活吧。
从定海村去紫金港,坐47路公交车,在大塘新村下车,走到对面去换74路,一路上至少要90分钟。我和玉柱哥两个人吭哧吭哧到紫金港,才发现其实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报到注册必须要学生自己进月牙楼办理。冒着大太阳再去风味餐厅领取卧具包和军训服,然后扛上蓝田六舍五楼。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
2007年的紫金港,比2002年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已经是好很多了,但和2017年的今天相比,还是大有不同。医学院和药学院那时候孤零零地在南角,再往外去就是运河,水上巴士紫金港站就在那里,坐水上巴士可以去武林门。学校里到处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没有体育馆小巨蛋,开学典礼都是在露天的操场上,而且竺校长特别灵,典礼一结束就雷雨交加了。没有农生环大楼,没有安中大楼,没有校友活动中心。没有海洋学系,计算机中心还在蒙明伟楼的二三楼。没有港湾家园,没有圆正酒店,也没有北街。
启真湖没有白天鹅,也没有黑天鹅,野鸭子都没有。图书馆去二楼是是看电视,去三楼是玩电脑。校友林没有西迁碑,林对面也没有试验田。蓝田没有大门,往北出了蓝田再出一个门可以过马路,是一条机耕路。没有西湖软件园,那里是羊坝村社区,有农贸市场和便宜的日用品店。校园里路上还满地冒白雾,白沙也没有建行,二楼还是校友书屋。西区更没有孙中山像,我在图书馆三楼的计算机房,撞见过男生看岛国动作片。
紫金港公交站,只有两班车:K89和K74。公交站对面只有孤零零一个紫金港大酒店,其余的是一片荒芜。紫金港大酒店对面只有孤零零一个公交站,其余的也是一片荒芜。校门口当然还没有收费站,望月也没有集散点。那时候外面也没有学军小学,没有打着紫金港广告的售楼处。古墩路上,野花灿烂得不得了。
如今,西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不出几年,紫金港就要放大一倍,可惜,我已经没有机会再用七年时间,一步一步走过每一个角落了。
他们说:一个浙大,完成了杭州的西部大开发。
这话别人可以说,浙大人应该反过来说:杭州的西部大开发,成全了浙大。别人说你厉害,你要谦虚一下,吟两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大家客客气气,就很好。
在杭州逛的第一个大超市是庆春广场的乐购。去年秋天,特别特别想念那个地方,又去了一次那家乐购,买了半只烤鸭一瓶啤酒,坐在超市的楼梯上,吃着吃着就很想哭。因为差不多十年了,我都没有再逛过乐购——学校和后来住的地方,附近都没有乐购。大一的时候,离紫金港最近的超市是西城广场的物美,后来有了古墩路印象城,沃尔玛。再后来还建了城西银泰城,我记得银泰城刚刚开业没多久,杭州迎来了大台风,就把银泰城给淹了。现在紫金港周边吃喝玩乐住一应俱全,高中低档齐备,应有尽有。
十年,杭州城西,包括三墩,当之无愧是城市了。
大二的时候,巧玲表姐他们去浙江财经学院开超市了。紫金港过去下沙,是B2到八字桥转B1到终点站,下沙高教东区,大概要120分钟的路程。地铁刚开通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去体验了第一班通往文泽路的一号线。紫金港和下沙之间的这一路,从西往东,再从东往西,贯穿杭州城区,渐渐才真正对城市熟悉起来。空闲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沿着熟悉的公交车路线逛,然后试着拐到不熟悉的大路、小路、小巷子。用自行车轮子,丈量这个当时看来很大很大的城市。
第一次打车路过杭州市政府的时候,听说了杭州市民对这座政府大楼的评论:削尖脑袋一心只想往上爬,挖空心思转走歪门邪道。因为杭州老市府大楼大门朝向不正,和笔直的环城北路构成一个角度(歪门邪道),主楼的顶是一个蓝绿色的尖顶(削减脑袋),而且主楼靠近楼顶的地方是一个空心的造型(挖空心思)。现在市政府已经搬到高大上的钱江新城了。
高中时代关系很好的朋友,在浙江理工科艺学院上学,我和正骚两个人,大热的天冒着太阳,骑着自行车一路十公里,去科艺学院玩儿。那一路真是荒凉透顶的一路。我有好多次都觉得肯定是走错了,可是没错,因为就是一直沿着文一西路走呀走走呀走,走过刻着“西湖区”三个红色大字的大石头,继续往西往西往西,才终于看到了这个学校——好像沙漠里的绿洲。
十年过去了,现在杭州大建城西科创大走廊。文一路一直往西往西往西,有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阿里巴巴,全国闻名的一个地方,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全浙江省最高层次的人才集聚地。谁能想到十年前杂草丛生的地方,会是现在炙手可热的科创园区?
1990年,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00年,下沙高教园区建成。2016年,浙江省提出集全省之力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杭州的战略重点,从东部转移到西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的王国平不知道是不是能想到这些呢?我第一次知道王国平,是在庆春路上,一个出租车师傅告诉我说,庆春路修好的时候,王国平夸口“五十年不落后,结果五年就落后了,成为全杭州最拥堵的一条路”。当年提出来要把庆春路打造成金融街——靠近延安路以南,的确是有很多银行集聚,现在杭州要打造的是钱塘江金融港湾。没有人会在意庆春路那条金融街了——没建成的金融街。西湖有今天,王国平是有贡献的,正如湘湖旁边的房子能有今天,地铁一号线有贡献一样。王国平担任主编,编纂了一套西湖丛书,真的是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有关西湖的名人轶事掌故,应有尽有,这算是大功德了。
蔡奇当杭州市长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每年元旦,他都亲自去净慈寺主持撞钟跨年,祈祷来年盛世太平。
2014年刚毕业的时候,住在火车东站旁边——步行十分钟到东站,在我记忆中的火车东站是非常破败的,而且只是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路过远远地望了一眼。前阵子朋友圈很多人在转一篇文章,吐槽杭州东站设计太奇葩,难找难懂。可能因为我在那里住了两年的缘故吧,我觉得它设计得很好,很容易懂,而且我全懂。借着住在东站旁边的便利,又把三里亭、景芳乃至丁桥笕桥一带也略略地逛了一圈,对杭州的认识又大了一些。
刚来的时候,觉得杭州真的好大啊!从延安路到文一路那么远那么远,而去紫金港上学简直像发配宁古塔一样。
十年过去了,杭州变成了小城市。
2007年,西湖第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主楼,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