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可能是上个世代最后的世家子弟,他的去逝,代表上一个世代的精致生活文化的消亡。
经过王世襄之手,鸽铃、驯鹰、养狗、放鸽、养蝈蝈、斗蛐蛐,都得以正名。这些原本是活生生的生活,到今天竟无人得识了。本雅明说,新时代的富人,学会了旧贵族的所有缺点,惟没有学到他们的品味和趣味。
所以考证一下旧时代的精致生活很有必要。当然我们不能把帝王算进去,他们拥有的讲究生活和拥有天下一样,不带有自觉性,没有自觉的考究,其趣味就很值得怀疑。谁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生活家?上古文献对政治的记载热情,掩盖了大多人的日常生活,好在《论语》里对孔子的衣食住行多有描述,我们可以梳理出孔子作为生活家的面目。
先说衣。
孔子在《乡党篇》里详尽地说了他的穿衣经验:不要穿太深色的衣服,像丧服;不能穿红色或紫色的内衣,太惹人遐想;夏天穿半透明的疏麻衣,一定穿衬里,以防走光;冬天穿羊羔皮草,要搭黑衣;穿麋鹿皮,要搭素衣;穿狐狸皮草,要搭黄色衣裳……睡衣要穿宽松的长袍,这样才舒服;而坐垫,最好用貂皮,足够暖和。除了去参加葬礼,一年四季都应该配挂玉佩(贵族男性专用首饰)。
由此我们能看到一个极注意仪容的孔子,后来逃难时仪容尽失,才自嘲为“丧家狗”,而不是李零教授所说的在怅望失落的精神家园。
再说食。
孔子对吃说的最有名的话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让后人实在觉得腐败,卫道者只好把“厌”字强解为“足”,说是“食不太精,脍不太细”的意思。但孔子在后面还说了他不吃的东西,依旧是个腐败的面目:食品颜色不好不吃;味道不好不吃;烹饪不好不吃;不是正餐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没有酱料辅佐不吃;来历难明的酒和熏肉,不吃;不撒姜的食品,少吃……
中国烹饪史上的“八珍”在孔子时代已经有了,根据注疏,这八珍是肉酱油烧稻米饭、肉酱油烧黄米饭、煨烤炸炖乳猪、煨烤炸炖母羔、烧鹿里脊、酒糟牛羊肉、五香牛肉干和网油包烤狗肝。仅通过字面,我已经口舌生津了。
最后说住与行。
孔子肯定住着一套四合院,起码两进。孔子时代的房屋先有院,再入堂(类似今天的客厅),堂后有三间房,中间为“正寝”,东首为“燕寝”,西首为“奥”。平时孔子住在燕寝,即夫妻同住在一房,若是生病或斋戒,则移居正寝。《雍也》中有记载:孔子生病,国君来探视,他将睡卧处移至南边,使国君可以南面,表示尊敬。
至于孔子时代的旅行,是极艰难的事。只有富足人家才可能有车马,而车轮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在没有铁器的时代,非寻常匠人所能为之。孔子极善驾车和爱车,并以此自命:“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我是干什么的?赶车的?射箭的?我是赶车的呀。)以致于到晚年,孔子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掉马车,为颜回置一口棺材,孔子都回绝了。按当时的礼制,孔子这个级别的离休干部,出门必须配车,否则就失了身份。
孔子只是当时的低等贵族(士),晚年才贵为大夫,但生活艺术仿佛只有在贵族的把玩中,才能从实用价值之外精致起来。从这一点看,孔子依旧是万世师表,让我们看到一个精神丰盈者是怎么活的以及人应该怎么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