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来花自香
1.乐平里,新春喜上又加喜
公元前340年,战国纷争如火如荼……
西秦破魏,流血能漂橹,商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累累白骨锥心的哀鸣。
南楚丧君,哀声满宫庭,楚宣王撒手西去之际,是楚威王新朝代的开始。
历史的更替,就像这西陵峡里滚滚东流的江水,翻滚着泥沙,沉淀着岁月……
新春伊始,乐平里的年味正浓,伯庸依例,早早地端坐于峡壁的石洞外晨读。早晨的峡谷里,寒风飘荡着伯庸白色的衣袂,也飘摇着伯庸的心绪。今晨,伯庸心里有些烦乱,看不进书,索性将竹简放在了石桌上,双手背在身后,两眼凝视着东方被朝阳镶上金边的巍巍青山。
这几天颇不宁静,尽管已久不问朝事,但秦魏战争的阴云,阴谋与狡诈的倾轧;楚国朝堂君主的病危,权力与利益的搏杀等各种消息不绝于耳。伯庸很庆幸自己置身事外。秭归乐平里,一个远离是非纷争的小镇,隔绝于崇山峻岭之间,难得清静。
朝阳慢慢从山的背后探出头来,似一轮金光四射的铜镜,柔和的晨光染红了伯庸的须发。
“大人,恭喜,夫人生了,是一位公子!”老仆屈伯气喘吁吁地向伯庸报喜,须发间沾满了早晨露水和一路奔跑流下的汗水。
“何须慌张,我,早已知晓!”伯庸并未马上转过身来,左手缓缓地将石桌上的竹简拿起,右手抚摸着胡须,面对初升的朝阳,露出微微的笑容,“日出东山,正得其时;万物复苏,均赖其灵,此子即名‘正则’,字‘灵均’可也!”
“大人,您说这‘正则’,‘灵均’,竟是何意啊,老夫愚钝,还请详解!”老仆屈伯拱手屈身。
“苍天正,则大地平也,我儿可取名为‘屈平’;灵均万物,则原野盎然,我儿可取字为‘屈原’也!想我屈氏一脉,乃高阳之苗裔,芈氏之宗亲,惜乎如今远离庙堂,家道中落;幸乎安居山野,难得宁静!愿我儿潜心学问,勿涉权谋,秉持正统,富民兴国!走,回去看看!”伯庸转身离开石洞,快步奔向“屈氏庄园”。
其实,伯庸心中的激动早已按捺不住了,屈氏一脉,蛰伏乡野以多年,传到伯庸这一代,人丁并不兴旺。十多年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唤作“女须”,虽也乖巧可爱,但毕竟是女儿之身,家族的兴旺发达,并无指望。眼下得一公子,正是他屈氏家族重返庙堂,再振雄风的希望,伯庸何以能不脚步如飞,兴奋不已呢?
不多时,“屈氏庄园”的大门已在眼前。近得门前,门口早已被闻讯赶来的乐平里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
“快让开,伯庸大人回来了!”人群随着伯庸的到来闪开了一道缝隙。
“多谢多谢!多谢各位父老乡亲的关心!”伯庸一边拱手道谢,一边侧身挤进大门。
“伯庸大人大喜喽,屈氏中兴有望喽!”人群中有人高声呼喊。
伯庸没停下脚步,快步穿过厅堂。靠近后堂卧室时,“哇!——哇!——哇!”三声高亢的哭声传来,直穿云霄。“这哭声好是激越,想来此子将来必是不凡啊!”
伯庸心中更是激动,迫不及待地掀开门帘,进得屋内。只见女儿女须跪在床前,夫人则斜卧于床榻,襁褓中的婴儿就躺在夫人身边。
“夫人辛苦了,夫人乃我屈氏之大功臣也!”伯庸走到床前,拱手深深地鞠了一躬。
“先生谬赞了,快看看你的孩儿吧!”夫人得意的转头看了看襁褓中的婴儿。
伯庸伸出手,轻轻地将襁褓抱在手中。只见这婴儿粉嘟嘟的小脸圆润饱满,一双清澈的眼睛如宝石般熠熠生辉,一头浓黑的头发,两串弯弯的眉毛,眉宇间透露着一股灵气。
“此子诞于旭日东升之际,红光万丈,乃我屈氏家族中兴之之希望,我当竭力培养,乃不负屈氏列祖列宗之重托,乃不负屈氏家族之荣耀啊!”伯庸看着怀中的婴儿,喃喃自语。
“屈伯,快,分发红蛋,门外乡亲每人一袋,不可遗漏怠慢,我要与众乡里共享屈氏家族之喜悦!”伯庸大声吩咐老仆人。
“是,大人,老仆这就去办!”
“发红蛋,吃红蛋,乐平里,赛新年,屈氏主上得贵子,秭归百姓享平安!”一群孩子一边手握红蛋,一边高声歌唱。整个乐平里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百姓脸上的喜悦更是胜过了新年。
下一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