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易即良知圣贤智慧集哲思
传习录中149——气即是性,性即是气

传习录中149——气即是性,性即是气

作者: 无住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17:56 被阅读345次

原文

来书云:“有引程子‘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晦庵答云:‘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每看书至此,辄为一惑,请问。”
“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邓艾民注,语见《二程集·遗书》:“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卷一)
【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邓艾民注,语本朱熹《答严时亨》之一:“‘人生而静’是未发时,以上即是人物未生之时,不可谓性。才谓之性,便是人生以后,此理堕在形气之中,不全是性之本体矣。”(《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一)
【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邓艾民注,语见《二程集·遗书》卷六。
以下引陈荣捷注:
冯柯云:“阳明之学,本甚疏漏。至于此条所谓‘气即是性”,……若为有见之言。然又谓‘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则所谓性之本原者,果何物乎?……又谓:‘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是以性为不可见,气为可见,而性与气为二也。何以谓‘原无性气之分乎?”(《求是编》卷四,页三十三上下。)
刘宗周云:“先生之见,已到八九分。但云性即是气,气即是性,则合更有商量在。”(《遗编》卷十一《阳明传信录》卷页十上。又见《明儒学案》卷十,页九上。东正纯误以为黄宗羲语。)
东正纯云:“黄氏(实是刘宗周)似颇未满于文成之言。盖察其意,以气之静为性,以性之动为气。虽未初不一,而又不可辄下‘即’字,商量恐不出于此。然文成之学,以觉悟为则,此等亦只会得活泼泼,不会得弄精魂。工夫切要,一在‘见自性’三字。语势所趁,非‘即’字殆失倒断直截之机。黄氏虽无所见,亦未免滞在于言辞上也。”
但衡今云:“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三先生之言,又何尝能晓?此事诚不易分晓。故见性者不言性,但须求得个近似。”又云:“程子云:‘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与佛家所云‘妙高顶上,不许商量’,同一见解。才说性便已不是性,此其所以不可说故。此公似已见到分晓。晦庵谓‘未有性之可言’,与‘不能无气质之杂’,则是未得近似,而强为之词。至所云‘不是性者’,是直以气为性矣,与阳明之说同。阳明谓‘生之为性,生字即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生即是气,是矣;气即是性,阳明此意,失之于泥矣。”

笔记

无需花费功夫思索性和气的问题,只要能见得自性,自然一切明了。

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如同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相关文章

  • 传习录中149——气即是性,性即是气

    原文 来书云:“有引程子‘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晦庵答云:‘不容说者,...

  • 传习录

    【2020.10.28 周三 】 Day 168 *学习内容:《传习录~149》 主旨: 见得自性,气即是性 【精...

  • 【传习录读书札记169】道就是教

    《传习录下》第244条 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

  • 致良知

    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 ...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44个想法 性和心 >> 朱熹赞同程颐所说的“性即是理” >> 一个人必须禀气而后生。人类之...

  • 见即是性

    见即是性 ——风韵阅经记 眼能见即是见性。耳能闻,即是闻性。……见闻觉知,皆是自性本能。能见是性,所见也是性。本来...

  • 王阳明《传习录》下244——道即是良知

    244 原文直解 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问:“...

  • 良知之悟

    阳明先生说:“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我在想...

  • 王阳明心学一

    心即是性,性即是理。性本质是不动的,理也是不动的,要让人不动心,就得将道义聚集起来。一,心之本体,原自不动。跟随王...

  • 🏘馒头家业同修D88

    #第三期新家风家教#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

网友评论

  • 童年的流星:不好意思,打错一个字。是过繁过偏。
  • 童年的流星:此处也不可囫囵。孟子之气,后世讨论过繁过便,所以王阳明用简约之笔以断之。何为孟子之气?气质也。浩然之气,至刚至大的正人君子之气质。大学讲正心诚意,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用意来外显,是否能诚意,只要在毋自欺、必慎独上下功夫即是诚意,意诚,便是心正。可是他人如何能知是否意诚?音、形、态,我们就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流露,来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便是一个人的气质。所以阳明先生的道理很简单:养气便是养心,养心便是养性,气即是性。一个人只要做到表里如一,观察一个人的气质,自然知道此人身心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完整。这就是气即性。
    无住居士:说的很好,意诚则心正,动无不和,则静无不中。

本文标题:传习录中149——气即是性,性即是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y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