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腊八

作者: 时光里的赶路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2:13 被阅读102次
    一碗粥下肚,温热了唇,安抚了胃,温暖了冬,甚至满足了整个心田。

    腊八的到来,奏响了过年的号角。

    在北方荒芜萧条的寒冬,腊八冻是孩童时的我们不多得的乐趣之一。

    腊月初七晚上放学后,便雀跃着开始了冻冰所需的原材准备——凉开水、葡萄干、白砂糖或者糖精、筷子以及盛水容器等。整个制作过程既简单而又充满乐趣。

    临睡前,将一碗放学就晾好的凉开水和其他材料一起放进铝勺里,小心翼翼地端着铝勺将其放置在院子里一个安静而又安全的角落。

    弯弯的月牙垂在天边,闪闪的星星相互陪伴。这一勺简单的腊八冻,是行为艺术的结晶,更是梦中久远的期待。

    腊八清晨迫不及待奔向院子,收获的是冰凌剔透、七彩斑斓的甜蜜。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冰块,那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与享受!

    如果说清晨的腊八冻只是号角的开启,那么早饭时的腊八粥便将号角的声音传向了四面八方。

    腊八粥,味蕾最初的记忆便是红宝石似的红小豆与晶莹剔透的大米之间的相互融合,放几粒花蛋豆,扔几颗花生米,撒一把核桃仁,有节奏感地拉着风箱,用小火铁锅将前一夜提前泡好的豆子慢慢膨胀,直到无法完整地滚动、蜕变、绽放、最终融化。豆与米合为一体,烂豆被米花包裹着,米花被烂豆宠爱着。

    一碗下肚,温热了唇,安抚了胃,温暖了冬,甚至满足了整个心田。

    长大后,隅居都市的我似乎早已忘记了腊八节的存在,直到五年前的那个腊八,邂逅灵隐寺那碗腊八粥之后,才重新拾起了对腊八这一节日的缅怀与期待。

    烟雨西湖,如梦似镜。光滑的柳条未有半丝萧条,凌乱的残荷难掩西湖的妩媚。

    盘山而上,灵隐寺的烟火弥漫在整个西湖的上空,雷锋塔耸入云端,一半人间,一半天堂。

    我像杭州本地的市民一样,携家带口跟随在灵隐寺数万名等待施舍的队伍当中。

    一碗粥,十八种食材,六口蒸汽大锅,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煮粥。小火慢炖,不间断地搅动,一锅腊八粥足足要熬上六个小时,每天可生产四万多份腊八粥。腊八临近的灵隐寺,炊烟与香火相融,更多了几分感动。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等待,我成为了被施舍人群中的四万分之一,双手捧着那碗沉甸甸的腊八粥,冬日的严寒悄然褪去,心中的温暖油然而生,那碗粥的粘糯与香甜,亦是终生难以忘却。

    正如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所言:“一碗腊八粥,不仅仅是一份爱和温暖的传递,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往后的腊八,吃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管身在何处,一碗粥,是童年的回忆,是远方的牵挂,是关爱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

    朋友们,今天腊八,你喝粥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腊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bk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