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孩子高考成绩出来,给他找了一整晚的志愿,白天上了五节课。(所以落下了日更)
6月24日,早八点出发,去“执行”一项保密任务,到了集中地点,草草准备,上交了手机,进入了封闭状态。(一切的事物无法运作,专一执行要务)
从6月24日到28日,整整五天,从感觉上讲可谓度日如年。不难想像,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岁月里,没有手机的每一分钟是何等的“煎熬”,更是无聊。
实话讲,我很矛盾:
一是这几天我需要和孩子沟通填报志愿事项,没有手机我当然无比的焦急。
二是喜欢这样的状态,没有手机,与世隔绝,难得的清静,可喜可贺,反正不是我有意逃避。
于是,哪怕我们有规定监视下的公用通讯工具,我也不想去用之联系外界。每天三点一线:食堂,会场,寝室。
吃饭,工作,睡觉。当然,最经典、最有价值的就是睡觉前少不了与同室、我最期待深入交流的县教研室王主任的对话,这是有必要的,也可以说这是有“预谋”的安排。有时候,我们秉烛夜谈,不可开交,直到深夜三四点。
从工作到生活,从童年到中年,从教改到下一步计划……
我想,这或许是被封闭的最美收获。我们都知道眼前的教育优质推进迫在眉睫,我们都知道眼前的教育全面提升任重道远,我们也知道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但,我们还是坚定信心:做,总比不做要好,努力了也就问心无愧。
在如此的工作压力下,在如此的不良态势下,要影响他人,真的真的不容易。
如果可以放弃,我们俩不止一次、一天去想到过。但是,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对,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收获奇迹。有奇迹吗?我们还是把答案交给了时间。
这就是使命,这就是初心,这也就是责任,我们不可推卸或者说我们教育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充实的“三点一线”,还算封闭不算漫长煎熬。28日中午,“解放了”,拿到了手机,与孩子联系,草草结束,坐上车往回赶。
28日的夜至29日上午十一点半前,商定志愿——填报——确认。总算啃完这个难啃的骨头。随后进入了期末总复习。
总算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岗位,一天半,共五节课,状态似乎有点欠佳,尽力调整,合理运用好余下的每分每秒,让孩子们多一点认可,多一些成就,多一些收获。
调整好状态,准备开启往常的正常运行模式。不禁发现:截至今天(6月30日),我刚好整整七天“逃离”了自虐模式。
下完课,拖着疲惫的身体,承载着无以比拟伤痛与焦虑,从未有过的疑惑人生……
我,前行,意义何为?
我,停止,朝向何方?
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