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墨海散文
对《京华烟云》的一些体悟

对《京华烟云》的一些体悟

作者: 在水逸帆 | 来源:发表于2023-12-07 09:59 被阅读0次

读完《京华烟云》这部书,对我感触很深,总想再写点体悟,因为感觉这部贯写得真是太好了,使我很震撼。

如果要定义这部作品,我想林老先生女儿的原话一定是最贴切的,她说这是一本现代版的《红楼梦》。确实红玉相当于林黛玉,但它与红楼梦又不同,它更是现实和时代历史。

我喜欢《京华烟云》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果敢智慧的木兰,温润缥缈的曼妮,不羁放荡的体仁,洒脱出世的姚父,伤春悲秋的红玉等等。这些鲜明的人物相互碰撞,他们在一段段的故事里相遇与告别,在一幕幕的情节里欢笑与哭泣。姚家曾家牛家孔家在这一幅磅礴的时代画卷内游走,他们经历了温馨、动荡、变革乃至战争,时代为他们镀上了金色印记,让他们永远留在了属于他们的现代中国。

全书上下二册共三卷,分别为道家儿女,庭院悲剧,秋季歌声。这三卷的命名在我看来极具造诣,道家儿女交代了整书的主角姚家一族所经历的变迁,庭院悲剧无可厚非是他们经历时代喧哗造物忙,秋季歌声即结束一个旧时代最终走向新开端。时至撰笔这一刻,我仍会感叹短短十二字,便足以概括全书。

我喜欢《京华烟云》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全书不仅有家族兴衰,更有贯彻始终的家国情怀。在大时代背景下,环儿陈三众人纷纷投身抗日,保家卫国。木兰莫愁的儿子他也上前线抗日,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将自己融入家国,这让我无比感动。林语堂老师先生当时居于国外,用英文写著这一本《京华烟云》,他的本意是将中国社会风貌介绍于外国人,在翻译时又赐予其极具中国味道的名字,爱国情怀可见一斑。瞬息京华,满眼家国,令人动容。

另外书中的人生哲学怎处事之道也是值得学习的,特别是姚老先生的人生处事之道,他那么富有却不看重钱财。

本书人物刻划很好,最主要的女性是木兰,姚木兰与姚莫愁皆为姚家千金,木兰为姐,莫愁为妹,年岁相差无几。关于二人的名字,这边要多说一嘴,姚父给女儿起名乐于从中国历史上找古典的名字,极力避免传统上用的太滥的文雅名字。在此引用文中原话:“木兰是替父从军女扮男装保家卫国奇女子花木兰的名字,莫愁原是古代一个富家之女的名字,后来南京城外的莫愁湖就是她的名字。”我想姚父应该也没想到,为女儿取的名字日后竟与二人性格如此契合。两位女性,还需引用书中原话再做描述。“木兰的眼睛长长的,莫愁的眼睛圆圆的。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

木兰自小聪慧,她贴近父亲,跟其学习,受其教诲,因而见多识广。在“曾大人途中救命,姚木兰绝处逢生”这一章中,曾大人找到木兰时,为了验证其是否为姚家千金,将一块甲骨摆在木兰面前问她这是何物,木兰眼睛一亮说道“那不是甲骨吗?”曾老爷大声叫道“对了!对了!她就是木兰,天下只有她一个小姑娘认得这种甲骨。”这也正是因为从小姚父带着木兰游阅天下,让她见识丰厚。在找到木兰的那一刻,作为读者的我动容地流下了眼泪,木兰就是这样的存在,姚家曾家的每一位无不视她若珍宝。而莫愁寡言少语,显得不那么亮眼,但莫愁在其内敛的性格下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后来的时光里,木兰与莫愁各自成婚。不同的是木兰高嫁至曾家,与曾家二公子荪亚成婚,而莫愁低嫁于孔家,与孔家独子立夫成婚。高与低也只是因为二人的丈夫身份不同(曾家为高官,而孔家为平民),并不涉及家境问题。因为姚家姐妹本身家境优渥,成婚之后生活质量仍旧很高。木兰强势的性格在婚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家庭和睦,但总感觉少了一些温馨。而反观莫愁,内敛的性格下包容了许多东西。她会将立夫的衣服熨烫平整,将杂乱的衣服整理的井井有条,也会帮着立夫的母亲做针线活,莫愁的柔情似水让她与立夫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莫愁才情虽不及木兰,可也不差,尤其是莫愁与立夫关于服装上申辩及引申让立夫暗自心惊于莫愁的巧思灵辩。立夫也在莫愁的支持下完成了诸多事业,也正应了那句话,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站在上帝视角来看,立夫无疑是幸福的,家庭美满。

后来木兰与荪亚南下杭州,享受田园生活,完成了半生的愿望,而莫愁与立夫则南下苏州安家,过得同样美满。但是婚姻总不可能一路坦途,木兰虽完成心愿成为享受田园的村妇,但荪亚似乎心不在蔫,他对于素面朝天的木兰显得不那么上心。第四十章“老实人偏拈花惹草,贤父女知釜底抽薪“中,荪亚偶然机会下于西湖边结识了写生的女大学生曹丽华,他瞒着木兰与曹交往,而曹对于荪亚有家室也不知情。后来木兰知晓缘由,装作不知情稳住荪亚,后请父亲姚老爷出马,得知了情敌的姓名和地址,再以荪亚太太的身份盛装打扮约见曹丽华。最后以情动人,令曹丽华主动离开荪亚。更绝的是,她还邀请曹丽华到家里做客。荪亚狼狈不堪,只得认错。但此时木兰并没有趁机责骂丈夫,反而主动伸手和解,帮丈夫摆脱难堪。木兰兵不血刃地捍卫了婚姻,荪亚也感激木兰处理婚姻危机的机智聪明,更加敬佩木兰的胸襟和气度,从此收心,对木兰更加爱护。

全书最后,木兰一家踏上新的征途,她目睹了世道荒凉,一路上救助了许多孩童,文章最后写到“木兰、荪亚,他们的儿女,与他们同行的孩子们,所有他们的影子,渐渐地与别人的影子混溶到一处,消失在尘土飞扬下走向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土地的人群里”。这就是本书的结尾,林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岸的女性形象,木兰就这样泰然地走在时代风尘中,成了最耀眼的那位。木兰一生都处在变迁中,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舒适,后变为村妇,过优雅山居的生活,最后成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民众大海的一滴水。林语堂先生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其理想女子,同时对我来说也是一样。

读完此书,总觉得令人格外心有戚戚,也更荡气回肠。

相关文章

  • 2018-08-10

    《京华烟云》的写作与翻译 《MomentinPeking》(《京华烟云》或《瞬息京华》)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期间用英文...

  • 重新走进林语堂___京华烟云

    重新走进林语堂---京华烟云这周重新走进了林语堂写的《京华烟云》,里面的姚思安是林语堂的缩影,自由,追求信仰,对自...

  • 4月小杰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

  • 17 人啊人——读《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杂感

    读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有一些杂感,简单笔录。 《京华烟云》是一部长卷,鸿篇巨制,与《红楼梦》颇为...

  • 京华烟云

    旧时曾游学北京,再回首已过去整整十年。这十年太过平淡,忙碌却无甚作为,以至乏善可陈,了无所记。痛归痛,人生的反思留...

  • 京华烟云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看过赵薇演的《京华烟云》,那时候具体几岁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里面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尤其深刻,那是一...

  • 《京华烟云》

    忙忙碌碌这么久,今天终于考完了计算机二级,终于有了一个自由的心灵来思考一些,写下一些东西了。 囫囵吞枣,历时几天,...

  • 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终于看完,在那个特殊时期大背景下两个家族的发展,林语堂写得很精彩,不过在中间部分曾经一度让我看不下去,无...

  • 京华烟云

    自认为是个爱书之人,虽然不能读万卷书,但只要空闲下来,自然会精心读上一本好书。我对书的内容和作者极为挑剔,这大抵源...

  • 京华烟云

    这是第二遍看《京华烟云》第一遍是在中学,那时候正好赵薇潘粤明版的电视剧也出来。这一遍下来想写点什么,不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京华烟云》的一些体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y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