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取死之道(五)

作者: 王怜花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6-09-20 18:20 被阅读267次
韩信的取死之道(五)

文/王怜花

昏招

昏招,是围棋和中国象棋用语,指棋手由于疏忽,下了一手关键的败着。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韩信的昏招就不是一两下了,而是三五七八下,简直是一下接着一下,出了如此多的昏招,还有好果子吃,那就是活见鬼了。

韩信平步青云可谓少年得志,可是却引来了全军震惊。

当一个人被拜为大将军,引来了不是满堂喝彩,而是众人震惊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充分说明了韩信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自以为是大将军人选的人就会忌妒、愤怒,就会开始为韩信准备小鞋,就会准备给韩信背后捅刀。

当然,下黑手的事情不宜过急,要等待机会,把握时机,这都是后话,现在先回到拜将的事情上来。

拜完将,韩信经历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刘邦约见,谈了一席话。

刘邦把韩信让到上座,开门见山地问:“萧丞相数次向我推荐将军,对于当前的局势,不知将军有何高见,请赐教。”

韩信没有立即回答刘邦的问题,倒是反过来一连反问刘邦两个问题。

“现在和你争夺天下的,不就是项羽吗?”

“是的。”

“大王您自己觉得,您的勇猛、仁德,和军队的强弱,比得过项羽吗?”

不知道刘邦是什么感受,自己巨胆提拔了一位大将军,是希望帮自己打胜仗,夺天下,不是找一个没事调侃奚落自己的人,现在韩信一开口就逼着自己承认不足,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不过连大将军的职位都被逼着给他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只要你韩信真的能帮助到我就行。于是刘邦默然良久,承认了不如项羽。

韩信一听,极为夸张地向刘邦拜了两拜,说:“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羽。”

韩信的这种行为是极其欠扁的,不过最多只是给刘邦留下一个讨厌的印象,不至于导致多大的后果。而且,这大概是那时流行的、想表示自己智慧的人常用的一种说话方式,类似的话张良说过,陈平也说过。

韩信下了一着无用的昏招之后,向刘邦洋洋洒洒地抛出了一番言论。这段言论出自韩信的传,司马迁不惜笔墨地用了五百七十三个字,比较罗嗦,其主要意思有三。

其一,项羽是一个可以战胜的纸老虎,因为项羽虽然勇猛却不能任用贤人,只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羽待人很仁爱却舍不得裂土分王,只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成了霸主,可是分封天下不公,军队所到之处都杀戮太重,只是凭军队暂时控制着诸侯,其实早已失去民心。

其二,大王您要和项羽反其道而行,要大胆任用人才(譬如韩信),只要打下城邑,就把他封给有功之人(这点很要命,要韩信的命),要充分利用手下士兵想回家的迫切心情反攻回去,这样天下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其三,现在关中的三个诸侯王是很不得民心的,大王您当初和秦民的约法三章很得民心,现在只要发个通告,三秦地区不用打,就能回到您的手中。

后人对韩信这段议论的评价相当高,甚至可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韩信的这段话。

首先,韩信用反问的形式,指出项羽当前的敌人是项羽。分析:刘邦可不可能傻到连自己的敌人是项羽也不知道?结论:这是一句费话。

其次,韩信指出项羽是一只纸老虎,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分析:当时,认为项羽是不可战胜的神的观点有一定的市场,韩信看到了项羽貌似强大背后其实弱小的本质,完全正确,但见解并不独到,刘邦去汉中时主动跟随者就有好几万,至少这好几万的人不会认为项羽不可战胜。结论:贡献度一般。

第三,韩信建议刘邦要大胆使用人才。分析:刘邦会认为韩信言之有理,不过刘邦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任命毫无战绩的韩信,何止是大胆。结论:贡献度一点点。

第四、韩信建议刘邦要把攻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人。分析:能激励斗志,但有韩信的私心,而且刘邦不会认同。结论:当时贡献度一般,后续贡献度为负。

第五、韩信认为可以利用战士的思乡情绪,因势东进。分析:这个观点不是韩信的首创,版权归另一个韩信,史称韩王信。秦汉之交的历史舞台上,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淮阴侯韩信,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另一个则是韩王信。韩信充其量只是使刘邦更加坚定这个观点的正确。结论:贡献度不大。

第六、攻打三秦,并陈述了攻打三秦的可操作性。分析:很不巧,这又不是韩信的首创,版权归萧何。韩信仍不过只是使刘邦更加坚定这个观点的正确。结论:贡献度不大。

总体来说,韩信正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几个观点比较有价值,能反映出韩信的见识和韬略,但几个主要观点都不是韩信独有的,也说明至少在这些方面,韩信并没有体现他的过人之处。

所以,史记说刘邦听了韩信的议论后大喜,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大概是司马迁的想像,因为所谓相见恨晚,只是刘邦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刘邦说出来的话,而心理活动,司马迁如何得知?而且,韩信的这些观点,刘邦并不是首次听到,而这之后,也没有任何事实可以证明刘邦对韩信是相见恨晚的。

韩信的取死之道(一)

相关文章

  • 韩信的取死之道(五)

    文/王怜花 昏招 昏招,是围棋和中国象棋用语,指棋手由于疏忽,下了一手关键的败着。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韩...

  • 韩信的取死之道(三)

    文/王怜花 从军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二月,项梁的军队来到淮北,韩信带着身上仅有的一把剑,投到项梁部队。 此时...

  • 韩信的取死之道(一)

    文/王怜花 上一篇文章《功成名就之后》中,韩信是个反面典型,功成身不退,最终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今天开始,我们...

  • 韩信的取死之道(二)

    文/王怜花 一个人,在你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人真心地帮助你,是你的造化,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南昌亭长、漂...

  • 韩信的取死之道(四)

    丫的别跑文/王怜花 叛逃 韩信一生中有过两次叛逃,一次真的,一次装的。 真的这次,只能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能不...

  • 韩信的取死之道(八)

    文/王怜花 灭赵平燕之后,韩信部队基本上以休整为主。 汉高祖三年六月,刘邦强收韩信兵马,命张耳镇守赵国,同时拜韩信...

  • 韩信的取死之道(十一)

    文/王怜花 我们上面说到,蒯通其实是项羽的间谍。事实上,蒯通劝说韩信,根本不是他说的各为其主,他的一切谋划,根本不...

  • 韩信的取死之道(九)

    文/王怜花 汉四年十月,齐王被郦食其忽悠成功,答应了归顺刘邦,就撤了防卫汉军的部队,留着郦食其不让走,高兴啊,大摆...

  • 韩信的取死之道(六)刘邦真的拜韩信为将了么?

    文/王怜花 拜将 要说刘邦拜将这件事,是存在疑点的。 在韩信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介平民被破格提拔一步登天的不在少...

  • 韩信的取死之道(十)四面楚歌

    文/王怜花 写过材料的人都知道,当原始素材很多,而主题不定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当主题确定,提纲也确定后,各...

网友评论

  • 4e89ccba2db5:哈哈,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你怎么敢写出来的,谁给你的勇气啊?
    4e89ccba2db5:@小李城北七尺天 不要被结果影响了判断力,项羽没有那么简单,刘邦也不简单,如果只有匹夫之勇为什么一生都只输过一次?即使输了还能有资本重头再来,你说他是匹夫?历史不可能百分百真实,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4e89ccba2db5:@小李城北七尺天 不要被结果影响了判断力,项羽没有那么简单,刘邦也不简单,如果只有匹夫之勇为什么一生都只输过一次?即使输了还能有资本重头再来,你说他是匹夫?历史不可能百分百真实,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王怜花同学:@小李城北七尺天 韩信告诉我的。:joy:

本文标题:韩信的取死之道(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uo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