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荆楚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致使秦国灭亡的真是楚人吗?

致使秦国灭亡的真是楚人吗?

作者: 楚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11:43 被阅读138次

关于楚怀王,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不管怎么说,楚怀王自公元前328年即位,到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客死秦国止,短短32年的时间,就把由他父亲楚威王一手推向顶峰的强大的楚王国,活生生的给拖入了谷底。

自此,地方五千里,车万乘,粟支十年的强大楚国,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不得不承认楚怀王在位时,楚国从此由盛而衰,是不争的事实。

楚怀王比起他的父亲楚威王的差距不是只有一点点大,而是非常大。据《史记.苏秦列传》记威王对苏秦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人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这一番话非常中肯,足以证明楚威王对国间形势和国内情状洞若观火。强秦不可亲,韩、魏不可信,这是楚国的外部困境,由此,连横之议固然不可取,合众之谋亦未必可行。还有群臣不足恃,这是楚国的内部困难。因此,在楚、秦相争中,楚很难稳操胜券。

可惜的是,楚威王的忧虑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得到了应验。

继位的楚怀王不仅否决了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正确的外交主张,还将屈原流放到汉水流域。

楚怀王元年(即公元前328年),秦国拜张仪为相。张仪巧舌如簧,穿梭于秦楚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楚怀王玩弄于鼓掌之间。楚怀王此时已把他父亲楚威王的话:“秦,虎狼之国,不可交”完全抛于脑后,为了蝇头小利,跟齐国断交,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秦国的怀中。说楚国败给了秦国,倒不如说是楚怀王败给了张仪。自己客死秦国不说,还致使楚国迅速走向灭亡。

公元前223年,秦国名将王翦攻破楚都,楚国自此灭亡。

但是,在楚地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我们肯定是不可能考证,这个流传于楚国故地的民谣的真实性,但是,秦国最终被楚人所灭亡是事实。不管是陈胜、吴广也好,还是项羽、刘邦也罢,都是实实在在的楚国人。而且项羽的祖父项燕,还是楚国的一员大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什么意思?

这里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意思就是说,楚国现在虽然只有三个大族,但是灭亡秦国的必然是楚国。三大族,指的就是“屈氏、景氏、昭氏”三家楚国公族。在这三家公族中,屈氏最为显赫。

屈姓来源于楚武王,景姓来源于楚平王,昭姓来源于楚昭王。都是楚王室显赫的公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早出现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自言“夫秦灭六国,楚国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段话里司马迁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信息。

首先楚南公是什么身份,据说原是楚国贵族,到他那里的时候已经没落了,充其量只是一个没落贵族身份,阴阳家,后来投于李斯名下,李斯大家就很熟了吧,作为一个楚国人在帮助秦国灭六国的进程中是立下汗马功劳的,秦一统天下后论功行赏,李斯也如愿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高位,算得上功成名就了。楚南公这时投在李斯名下,也很正常。可惜好景不长,李斯后来卷入秦国的宫廷内斗中,于公元前208年被宦官赵高所害,死的很惨。

仅仅过了三年,在公元前205年,秦国就被楚人项羽、刘邦的联军灭亡。李斯即使不被赵高杀害,也同样会死于项羽的剑下。

因为项羽在进入秦咸阳宫后,大开杀戒,包括秦三世子婴在内的王室成员、朝廷官员一个不剩,杀了个精光。还一把大火烧了咸阳宫。司马迁说项羽不仅火烧咸阳宫,还顺带烧了阿房宫。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月才熄灭。

后来的考古证明,阿房宫当时根本没有建成。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同时开工了三个超级大工程:筑长城,修建骊山皇陵,造阿房宫。由于秦始皇暴毙,便把建阿房宫的35万工匠全部调到骊山赶建秦皇陵,阿房宫的工程基本上是处于停工状态。不久,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反秦浪潮就风起云涌的席卷了华夏大地,秦王朝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所以火烧阿房宫也就不能成立。是冤假错案,算是给项羽平反了。但是,他乱杀无辜,火烧咸阳宫的历史罪名怎么也洗不掉的。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伟业,建立强大的秦帝国。可是,貌似强大的秦国却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便如昙花一现,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在总结秦国迅速走向灭亡的原因时,都能列出个十条八条,诸如:施行法治、残暴的苛政、繁重的税赋、大兴土木,焚书坑儒……

但草根以为,灭亡秦国的功劳不能都算到楚人的头上,秦国其实是被自己灭亡的。

后来的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楚地的流传。这句话所透露出的更多的是楚人的不甘心,不服气的成分在里头。这也是楚人的民族性格。

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范增语:“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意思是说:楚怀王在被秦国软禁后,秦王要挟他将楚国的巫郡、以及黔中郡割让给秦国,怀王宁死不从,后客死秦国,尽管楚怀王干了很多糊涂的事情,但是楚人还是对他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对他充满怜爱,对毫无诚信的虎狼之国——秦国自然就充满了满腔的仇恨。楚人对秦国仇恨的种子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因此,鉴于楚人有仇必报的性格,率先举起反秦的大旗,也就不难理解了。但,草根以为,想报仇雪恨或能不能报仇雪恨,是两码事。想报仇的当然不仅仅只有楚国一家,燕国的太子丹就花重金顾勇力过人的荆轲去刺秦王,结果行动失败,荆轲血溅秦宫。因此,草根以为,楚人想报仇灭秦是一件不能完成的壮举。而真正导致秦国灭亡的还是秦国本身。

秦国能打败六国,足见秦国的强大,当时六国联合起来都打不过秦国,单靠已经失时的三个楚国公族子弟,想撼动整合了六国之财力而国力大增的秦国,那无异是痴人说梦。螳臂挡车自不量力了。

前面讲过了:秦,虎狼之国。虎狼大家都知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了,所以秦率虎狼之师横扫六国,那是顺理成章,没得说的。但是,他的失败就在于套用虎狼的残暴特性来统治六国。从征服的角度,的确可以迅速摧毁一个国家,但很难征服其思想。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将六国的藏书尽数焚毁,并且坑杀了很多持不同政见的儒士,历史上称为“焚书坑儒”。

表面上烧的是书,杀的是人,其实那就是对文化的一种毁灭。由于秦国地处西戎,偏离华夏文化中心,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当中,秦国较为封闭,文化较为贫瘠,不像华夏有孔孟、荆楚有老庄,是春秋、战国思想文化的发源地。加上秦国与中原各国的文化融汇较少。因此,本来就文化空心的秦国,不仅不吸收先进的中原华夏文化,还拼命的打压中原文化。灭亡那就是早晚的事。

相关文章

  • 致使秦国灭亡的真是楚人吗?

    关于楚怀王,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不管怎么说,楚怀王自公元前328年即位,到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客死秦国...

  • 一年陪伴营‖秦汉——秦灭六国(三)

    赵国被秦国灭亡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是灭楚,但在秦国和楚国之间相隔一个魏国,此时的魏国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

  • 哲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意思是:楚国即便剩下三户人家,将来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秦...

  • 商鞅死后秦国仍在变法

    商鞅虽改变了秦国,但是之后却不幸惨死。之后,秦国的变法仍在继续,依然持续了一百多年,直至秦国灭亡。 ...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的是哪三户?

    首先理解这句话要知道楚国灭亡的时代走向。公元前225年秦国派遣李信大军二十万第一次伐楚,被楚国大将项燕大败;随后秦...

  • 再学《六国论》

    第三段是论述不“赂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 齐国距离秦国最远,虽然不用向秦国奉献土地,但是齐国仍旧不敢得罪秦国,对...

  • 战国10:秦帝国奠基者——秦献公

    魏国经过变法的强盛以后,魏武卒夺取秦国西河等地,兵锋直指关中,秦国接近灭亡。 公元前365年,秦国内乱,在魏武侯支...

  •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国诸侯贵族为了对付秦国入侵,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增强...

  • 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国诸侯贵族为了对付秦国入侵,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增强...

  • 西汉法官如何看待“司法独立”?

    秦朝以依法“制”国著称,然而才两代就灭亡了。进占咸阳的刘邦对老秦国的百姓说,你们受秦国的苦太久了,我现在将秦国的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使秦国灭亡的真是楚人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zi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