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游学时遇到的人和故事
文:彭小六
1.
在武汉做分享的间隙,组织方@拾捌(简书作者)带我去旁听了一场武汉大学的总裁班培训,主题是领导者的演讲能力。
我坐在最后排旁听,一边做笔记一边观察现场的状态。
现场的学员都是武汉的各行业的老总。
培训老师的结合非常接地气的案例来做讲解,并每一个知识点,都引导几个分组做互动练习,然后每个组都上台进行分享,其他组根据上台组的表现进行打赏(好像用的卡牌类的虚拟货币)。
这些平时在公司呼风唤雨的企业家,学习的劲头让我心生敬意。分组讨论的时候格外严肃,上台分享的时候非常仔细地听老师的点评,然后打赏环节又像一群孩子,各种抱大腿跪求。
中场休息的间歇,我和组织方的贾姐聊天。我说,为什么现在越是这些成功人士,为什么越爱学习呢?
贾姐却习以为常,笑着跟我解释说: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们反而会比普通人更有升级的迫切感。
从会场离开后,我暗自问自己,我有这样的迫切感么?
2.
在从武汉回江苏的高铁上,我认识了一位武汉大学的教授。
他17岁到武汉读书,一待就是50多年,现在是武汉大学的一个某系的博士生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
我很狗腿的递上了名片,他笑着夸我:“你才30岁就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了,我3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产线工人呢。”
教授从江西大山里出来,走水路加陆路要五天才到武汉读书。
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本科读化学,但用了6年才毕业。
然后遇到全国农业运动,就进入了校办的化肥工厂做工人。
从一身的书生气,做到班组长,产线组长,一干又是6年,那年他也30了。
后来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他想继续读研,但是厂子里却因为他是产线组长,审批不同意。后来他找革委会的领导,答应只留着本校读研,校办企业的领导觉得人才没有外流,才给了他报考的机会。
读研之后,赶上国家公费出国读博士的指标,武汉市就20个名额,他又争取拿到一个。就这样去英国公费留学,后来还依靠那边的科研导师的帮助,让夫人一起去了英国,一去又是3年半。
等回国成为博士,他已经40岁了。
我听他轻描淡写的说着自己的故事,问他会不会很遗憾:最青春最有精力的那7,8年做的是产线的工人。
老人家的笑容我至今记得:“我没有遗憾,反而是那几年的工人经历很磨练人,让我磨去了身上的书生意气,从一线员工做起,学会了和人打交道,学会了做人,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
学会面对生活。即使是在那样机会寥寥的年代,依然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
就算30岁还是个工人,40岁依然能成为博士。
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你才30岁,好好干。”他下车前对我说。
3.
离开武汉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拆书帮(武汉)的小伙伴们在桃花醉喝酒。
他们问我怎么做到每天坚持写文章,周末还能到处做分享。
我没有说自己是怎么做到的,我聊到了自己的焦虑。
我说我是被逼的。
现在在网络上,写干货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比我还要写得好。
你看在简书上现在就活跃着一票干货炸子鸡大神: @剽悍一只猫,@杨小米, @阿何,@徐捜, 每个人都比我更新的还要勤快,质量也比我要高··· ···
我必须要努力的像一只母鸡,刚下完蛋,就要接着怀孕。
因为我发现只要我一停下来,读者数据就会下滑,所以我不敢停。
所以,为了差异化优势和降维度攻击,我尝试做手绘,尝试出书,尝试和社群合作,尝试去抱大V的大腿··· ···甚至尝试去多平台同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平台都同步更新。
因为我的定位是干货写作,就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战略。
如果只是自嗨的写一写自己的随笔感悟,陶冶心性,也不至于这么累吧。
但我的坚持是我自己的决定,这是我最值得傲娇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虽然每天都觉得自己江郎才尽,感觉不再有人喜欢了,但是还是坚持写下去,分享下去:
敢于承认内心的欲望,用尽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并且承担起一切可能的后果。
4.
那天晚上喝了很多很多酒,我唯一记得有一小坛“笑傲江湖”。
我抱着干掉了它,因为我觉得它就是我面对生活的态度。
END.
网友评论
非常喜欢你写的湖北的山山水水,人情世故。
http://www.jianshu.com/collection/9d699cd8e1ab
这是我们湖北官方专题哦。🌷🌷🌷
关注,并投稿。
从文笔中感觉小六哥是个实在,务实的人,文章的可行性比较高。跟战隼老师同一风格。
其他大神的文章尚未拜读,也不清楚是否牛逼。但我觉得,2位的文章我若能真正吸收,已足够。六哥hold住
我抱着干掉了它,因为我觉得它就是我面对生活的态度。那天晚上喝了很多很多酒,我唯一记得有一小坛“笑傲江湖”。
我抱着干掉了它,因为我觉得它就是我面对生活的态度。
@芒果先生 加油
@BrooklynBeckham 谢谢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