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贵州省雅舍谈吃随笔散文
【支教那些事儿】(三十三)深山的美食

【支教那些事儿】(三十三)深山的美食

作者: 苏杭一叶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09:32 被阅读36次

勤快的双脚踩出生活的坦途,大集上的许多吃食都需要山民翻山越岭去寻找,每一株每一把都浸透了劳动的汗水与血水。

春秋时节的温暖碰上黔东南的雨季,雨滴都更加亲切起来,连绵的雨点不眠不休地亲吻大地,宝贵的汁液深入地心,蜿蜒流淌,山中的菌子就在细密的雨幕中萌发了,一丛一丛,蓬蓬勃勃,坡上开满了小雨伞。雨水稍有收敛,第二天的集市上就铺满各种各样的蘑菇。常见的有香菇、茶树菇,鸡枞菌的菇柄粗长,菌盖小巧圆滑,因而又叫伞把菇,紫花菌形状类似香菇,小巧可爱,还有世界四大名贵菌类中的黄丝菌,因煮熟入嘴有鸡油汁水的口感,又称鸡油菌,因口感独特且稀少,大集上可卖到200元一斤。

安静地长在深山里

食用菌富含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新鲜时的个头已属矮小,煮好时还会再收缩,像鸡枞菌,都融化在汤里了。人间食谱上,食用菌绝对符合“浓缩的就是精华”这一定律,而且煮食起来特别不为难人的智商,煲汤、清炒等简单的烹调方式就能激发其先天的鲜味儿,尤其紫花菌和黄丝菌,煮熟后汤汁浓稠,别具风味。

长期的菌子采摘过程中,面对五彩缤纷的菌子,苗族百姓还总结了一套可食用菌的辨别方法:头上戴帽子(有菌盖),腰上系裙子(有裙环),脚上穿靴子(有菌托),同时符合这三点的,不采;多数食用菌的颜色朴素,颜色艳丽的,不采。采完菌子依旧要盖上土和树叶,地底下的菌种在温暖的雨季里,还能再蓬勃生长。

上山采菌子是放了假的孩子们热衷的活动,收集菌子不仅可以给餐桌添一道菜,采多了还可以在大集上换一点收入。山间的孩子,他们的瞳仁都泛着山林的黛色,水灵,漾着波光。一说“上山”,孩子们能立马兴奋起来,好像是回到母亲的怀抱里去,眼神里遍布满足的亮光。

大山是黔东南的拦路虎,也是黔东南的宝贝,山中珍藏着各色各样的珠宝,只等有心人来采撷。春天的日光里,和菌子一样拱地而出的还有蕨菜。采摘嫩芽,沸水焯烫,和着屋檐前晾着的熏肉翻炒,别有一番滋味,好像把整个春天都吃进嘴巴里去了。苏轼说:“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这个味儿吧。

满满的收获

气温慢慢升高,受不了炎热的植物都渐渐隐退。为了保存这些难得的人间珍馐,聪明的人们把菌子烘干,也在蕨菜舒展茎叶,悄悄老去之前,采来水煮晾晒之后存放,日后炖肉或是爆炒,一样清香可口。

相关文章

  • 【支教那些事儿】(三十三)深山的美食

    勤快的双脚踩出生活的坦途,大集上的许多吃食都需要山民翻山越岭去寻找,每一株每一把都浸透了劳动的汗水与血水。 春秋时...

  • 支教那些事儿

    今天听了张晓玲老师课,对支教教师有个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前以为去了,签合同了去上课就行了!原来去支教还有很多的准备,...

  • 支教那些事儿

    好久之前,看完关于支教的纪录片潸然泪下,那些孩子渴求的眼神牵扯着心,于是有了去支教的念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搁置着。...

  • 支教那些事儿

    暑假一开始就意味着大一这一年的落幕,虽然这一年经历了很多以前不曾见识或期待很久的事情,但是和暑假随之走来的“三下乡...

  • 支教的那些事儿

    清明去了湖南娄底上团村支教,那是一个我未见过的山沟沟,比我想象的偏远,进村的路是几十里山路,十八弯,一路颠簸...

  • 支教的那些事儿

    很久以前就有支教的梦想。想去做些什么…这次十里社区支教,虽然是短短的两小时,但是初见相识的触动很大。也算圆了支教梦...

  • 支教那些事儿之感于支教

    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是天上的星星和人心深处的真实 ——康德 昨天,市日报的记者过来做专访,谈话的过程中,她问了我,什么...

  • 【连载:支教那些事儿】:【序】那些曾经的

    电脑里播放着TFBOYS的大梦想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那个让我喜欢上TFBOYS歌的地方和那群人。 回家这么久了,...

  • 美食群的那些事儿

    都说生活要需要一些仪式感,这跟娇情无关,而是关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哪怕是为家人做一份简单的早餐。 ...

  • 【支教那些事儿】(九)我的边城

    女孩子出门在外,头一个关心“安全”。 古语说:“穷山恶水多刁民。”来之前最担心这个问题,想想晚自习下班,月黑风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教那些事儿】(三十三)深山的美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tb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