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助。尽管无助就象鬼魅,影影绰绰总是缠绕在我们的生命里,从孩童时代一直到长大成人。
身体上的变化,生理的年龄都在提示着我们应当长成一颗熟得诱人的果子。透着光,飘着香,圆润,饱满,富足。可是现实,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青皮之下泛酸的果肉,不仅不讨人喜,甚至还会呛到自己。
这个感觉,叫青涩。
小时候,以为等自己长大了,会无所不能。闪烁在眼睛里的光,无不放射着对未来的无限渴望。曾经作过的无数个憧憬里面,几乎没有关于挫折。成年后,当没有心理准备的事件一个个袭来,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几经反复,会心中犯起一个滴咕:早知道长大后是这个样子,还不如不长大。这是在小时候,渴望长大的自己对未来能力超常评估之后,曾经听过无数次的忠告:等你长大你就知道了。
这一天,长大了,这一天,也知道了。可是……生活中没有可是。
当笑容从脸上慢慢淡去,换成平常无奇假装勇敢的表情。只是自己知道,这样转变的背后,心里有多无助。无助,是对自我能力和这世界的高估之下,摔的第一个跟头。这一个跟头,就是把梦想从天上拉下来,缩短与现实的距离。
成人世界里的纷争,多与无助有关。无助,是能力不足以帮助自己成为想像的样子,不能够把事情带向自己想要的样子。
同时,找不到助力。
当我们坚定了信念,确立了价值观,才发现只有那个光明高大的愿景远远不够。帮助自己去实现那一切的,是一个叫能力的东西。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能力居然比信念和价值观还重要。如果能力不够,岂不就是传说中的眼高手低?
没有人愿意眼高手低,然而不得不面对眼高手低的局面的时候,该有多无助?
无助的孩子可以哭泣,无助的成年人只能沉默与压抑。压抑是一把利剑,要么伤人,要么伤己。伤己的时候,仿佛把自己的心放在砧板上,刀落成泥。伤人的时候,先戴上保护色,不愿承认的潜意识会指示自己脱口而出怨怼。
我知道自己不够好,可我只能说你不好。
如果我不能说你不好,也想发一发脾气。
因为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助,无助到没有承认自己无助的勇气。
勇敢,勇敢到大笑,无助,无助到想哭。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可以恣意流泪的角落。
过度的压抑与无助,会转化成愤怒和质问,仰天长啸向宇宙讨要一个公道。可是,哪里有公道?即使有,公道和公道还真的不那么一样。
当外求变成内修,质问带着觉察,就象一位长者宽厚地牵着自己的手。遇到面前有坑的时候,适时拉一把。从万渊之深到如履平地,遇到的坎坷越来越浅,这些路,没有谁会替自己走。
这是成长的代价,唯有在无助的焦灼里摸爬滚打,这一世的修行才能终得坐看云起,笑靥拈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