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几天,家里过祀节,公公买的四只粽子与酒菜一起供在祭桌上。发图,友人问:怎么不用青团子?是的,大多数人家清明祭祖用青团子,但分湖一带以及周边乡镇的当地人更喜欢用粽子,名叫“清明粽”。
![](https://img.haomeiwen.com/i7107657/4d388d4268d9726c.jpg)
我母亲过祀节,自己裹粽子,一次多裹些,除了祭祖,家人也品尝。母亲对于做传统糕点总是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其实,我也喜欢吃,会做传统糕点,只是不大愿意动手。为什么?精力有限。
裹粽子,不省力。虽然食材的取得都是市售的,糯米、猪肉、赤小豆、粽叶,各种调味品,但是整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比如,糯米预先淘洗,沥干水分。甜粽子需要浸泡过的赤豆、蜜枣,咸粽子需要酱油里腌制2小时的五花肉,甜味的包成方角,咸味的包成枕头形,最后用棉线包扎结实,在锅子里闷煮大半天,熟了才能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7107657/1b313d06692efe7e.jpg)
说说容易,做起来比较烦难,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技术操作,不省力,不省心。
相比之下,白水粽稍微省力,因为有个纯粹的“白”,里面除了糯米,不加任何作料。吃的时候,蘸蘸白糖,有股粽叶天然的清香。小时候,因为食材取得不易,缺少猪肉荤腥,家里裹粽子大都是白水粽,偶尔有赤豆粽,若有蜜枣算得上高级粽子了。
童年时期的粽子都是甜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107657/1bdc7cc47fdc7b4c.jpg)
几十年后,我们吃的粽子,五花八门,市售的品种更多,鲜肉粽、蛋黄粽、栗子粽、桂花豆沙粽……只要愿意,甜的咸的,无所不“包”。
但是,北方人还是偏爱甜粽子。比如出生山东的女婿喜欢吃蘸糖的甜粽子,不能接受咸味粽,他固有的观念里,糯米糕点只能与糖配伍,绝不能与咸味友好。所以,我带去青岛的猪肉粽,常常放在冰冻格里,销路不畅,唯有女儿慢慢消化。
某天,饭店用餐,点了糯米仔排。我告诉女婿,鲜肉粽的味道与它差不多。女婿说:那我也能接受。原来,他是内心抗拒,不是真正的不可接受。
前年端午节,女儿家所在小区物业提前一天搞裹粽子活动,我和女儿推着宝宝车前往。一张长桌子上摆着糯米、粽叶、棉线,还有赤豆、花生、枣子,就是没有猪肉等咸味食材。
北方人不大会裹粽子,那天看到的一群老阿姨个个在别扭地试验,折来折去包不好。我自告奋勇上去,包出一个个精致的粽子,让在场的阿姨们目瞪口呆,纷纷要我现场教授……
一晃,又是两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下周一,我去青岛女儿家,要不裹些鲜肉粽带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