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我妈更加注重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想年轻时那么拼。一方面是这几年身体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另一方面在这个年纪,她的生活早已相当稳定,孩子已经长大,家庭富足,想买的也买的起,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因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发重视每一个节日。清明节时会自己做清明饼,端午时自然是包粽子。记忆中母亲是很少会做这样的事,小的时候每个节日母亲都是在工作,除了春节,对于每个节日也不是特别的重视,家里的粽子都是外婆送来的。印象里母亲常常说自己不擅长这项手艺,越不去做,慢慢的也越加荒废了。直到这几年才慢慢拾起,然而这几年我常常不在家。
外婆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婆似乎精通于各种节日食物的手艺。不仅精通,而且乐于去做,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在外婆家,外婆家的每个节日过得特别有仪式感。外婆这一辈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过的很简朴,在她们的童年吃饱饭是最大的梦想,想粽子这类,一年中除了端午这类特定的节日,很难吃的到,直到现在,粽子已经是店里有的卖,想吃随时可以买的情况下,在平时生活里我也不曾见到外婆在什么时候买过粽子。没有在特定的日子里吃到,再美味的粽子也是倏然无味的。过节日不就是过这么一种仪式感吗?
相较于其他地区那么多的花样,我们这边的端午节简单很多,甚至可以说很朴素,门上会插上艾草,家里会包粽子,至于赛龙舟,至今没有见过,家乡多河流,不过都是小溪流,开不了船,更不用说赛龙舟了。包粽子成了整个端午最重要的一件事,包一次粽子都要提前好几天的准备。
小时候外婆会提前几天将包粽子的材料准备好,米需要提前过水泡一段时间,包粽子的竹叶也要提前泡好。小时候特别喜欢帮忙,看着外婆包粽子,自己也想上手试试,我总是被当做那个捣乱者,我只会用双手去捏捏米,玩玩水,很快我便没了兴趣,我等着粽子出锅,通常都要等上几个小时,那几个小时里香气会慢慢的蔓延开来,直到整个屋子都是粽子的香气。路过的人不用进门就能闻到,就知道这家包了粽子,每家每户都包粽子的时候,一条街道都是那个味道。粽子出锅后,还会相互对比着,看看谁家的粽子更加美味,小孩子是最开心,每次都是我们首当其冲的去试吃。粽子总是能吃一个星期,这一星期我们不会厌倦这味道,那时候没有什么肯德基,星巴克,偶尔一个星期吃到区别于白米饭的东西,内心总是满足。
我一直相信母亲曾经也是包粽子的好手,因为生活,慢慢失去生活。年轻时总是因为生活,而放弃了太多,生活过的有些倏然无味,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粽子不再是端午节才能吃到,却早已不是最初的味道,在吃到粽子时,也没有了当时的满足。
现在的我有些害怕去过节日,每到节日时,社交软件显得特别忙碌,祝福有很多,分享也很多。那是别人的快乐。我妈也会打电话问我回不回去,思考再三我没有选择回去,工作压过了生活,时间变的紧迫。
我们喜欢过节,除了放假,还有为了那熟悉的味道,我们害怕过节,只是怕想起那熟悉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