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中)

作者: 八度黑白 | 来源:发表于2016-12-13 08:02 被阅读828次

    欣赏古典音乐不仅需要去触发听觉,还有充分的了解音乐所要想表达的情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民族特点、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作出理性的分析和评价。

    理性: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人物演奏特点后,站到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欣赏体系。

    作为中篇还是选择大家极易听到的曲目来和大家一同鉴赏,并且尽可能的找到相关视频贴出来让大家观看(因为视频的确能起到相当好的辅助观赏作用),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主题。


    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中)

    1.

    四小天鹅舞曲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1893年),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因为你听完四小天鹅舞曲就会知道旋律大师不是白给的,另外他喜欢男人这个就不细说了...)。

    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曲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情感细腻轻快(后期作曲风格截然相反)。

    芭蕾舞剧《天鹅湖》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四小天鹅舞曲》就是出自这部芭蕾舞剧里,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旋律活泼轻快,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让人心生活跃感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情画意。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刻的悲剧性,从什么角度可以看出来呢?就拿初期的《四小天鹅舞曲》(1876年)到后期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1893年)又名悲怆交响曲(也是柴科夫斯基的绝笔之作,在圣彼得堡首演9天后便与世长辞)对比起来相当鲜明。

    视频:《四小天鹅舞曲》截取《天鹅湖》中的片段,四个芭蕾舞者扮演活泼的天鹅嬉戏,经典的舞步同节奏一同展现出音乐与舞蹈完美的融合。

    2.

    土耳其进行曲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莫扎特(1756年-1791年)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古典音乐重要人物),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札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四岁便和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七岁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对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器乐等体裁都有了认识,还结实了巴赫、马蒂尼、萨马蒂尼等作曲家并学习到他们的作曲技术,这时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之前听说听莫扎特的音乐会使人变聪明并得到了科学的认定,以我觉得当你了解莫扎特后就会明白一个四岁的小莫扎特随父亲开始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从六岁开始进行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样一个天才的作曲家所演奏出的音乐必定是经典佳作,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变聪明完全来源于莫扎特丰富的演奏手法与细腻情感的带入。

    莫扎特的钢琴小品《土耳其进行曲》是听众特别喜欢的乐曲, 以轻松活泼、富于节奏而著称, 这首乐曲是莫扎特于1778年在法国巴黎所作,曲调流畅动听, 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而经常被拿出来单独演奏,传颂为经典。

    视频:《土耳其进行曲》钢琴独奏

    3.

    序曲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

    罗西尼 (1792年-1868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被称为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罗西尼,威尔地,普契尼)。由罗西尼所开创的意大利的歌剧时代,使意大利至今仍为声乐艺术的圣殿,他对声乐和歌剧艺术贡献是无人跨越的。

    罗西尼幼时当过铁匠的学徒,也曾在教堂唱歌,在剧院演奏羽管键琴,1806年在凯瓦利埃·朱斯蒂的资助下进入博洛尼亚爱乐学校师从父斯坦利斯拉奥·马泰伊学习对位(对位指把几个有关但是独立的旋律合成一个单一的和声结构),在学习期间就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

    罗西尼的作品《序曲》出自歌剧《威廉·退尔》,为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序曲》也是本剧最有名的耳熟能详的名曲(歌剧是和古典乐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全曲描绘阿尔卑斯山下瑞士的自然环境,和瑞士革命志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进军。曲中旋律优美、 节奏活泼宛如一首交响诗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因此也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视频:卡拉扬指挥《威廉·退尔序曲》

    4.

    春之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因为在上一篇介绍过小约翰.施特劳斯就不详细赘述了,这次我们说说这个天才与众不同的音乐历程。小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在音乐的环境下熏陶长大,七岁那年便开始创作圆舞曲。

    当有一天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刚回到家就听到悠扬的琴声,发现弹奏曲子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后,恼羞成怒的把琴砸个稀巴烂(因为老约翰.施特劳斯希望儿子未来成为一名银行家,希望他有更好的出路,也许老约翰.施特劳斯见过太多在音乐上的残酷,所以并不想继续让儿子从事音乐道路),并训斥他永远不准触碰关于音乐的一切事物,从小约翰·施特劳斯七岁之后很少再触碰乐器,只是偷偷的听父亲弹奏,也许是因为父亲砸琴给他带来的阴影确实比较大。

    而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小约翰·施特劳斯十七岁那年,老约翰·施特劳斯与他的情妇走在一起,没有了父亲的约束后小约翰大胆的重拾音乐专心研习,再加上母亲全力支持,天才的光芒重新焕发,1844进行了第一次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有报社甚至调侃:“早上好小约翰.施特劳斯,晚上好老约翰.施特劳斯!”

    《春之声圆舞曲》作于1883年。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六十多岁,但作曲依然充满活力,主旋律里一直洋溢着青春无限的活力如同春暖花开般滋润心田,音乐形象鲜明切生动,仿佛能看到人们跟着旋律轻盈的舞动旋转。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即兴创作出《春之声圆舞曲》的,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之后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视频:200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春之声圆舞曲(马里斯·杨松斯)

    5.

    即兴幻想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肖邦(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古典音乐重要人物)。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甜美细腻情感丰富多彩),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与音乐大师李斯特、舒曼同处一个时代。

    肖邦也是从小在音乐环境里熏陶成长,但是比小约翰·施特劳斯好的是肖邦有愿意培养他的父母,7岁少年肖邦发表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奏。从此肖邦经常以钢琴“神童”的身份,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

    不得不提到肖邦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39岁的肖邦在病榻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波兰,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篇课文我们都学习过)肖邦39岁黯然离世。他的逝世如同沦落的星辰,再次上演了那个年代天才音乐家英年早逝的悲剧:莫扎特35岁,舒伯特31岁,门德尔松38岁。

    关于《即兴幻想曲》也可以叫《幻想即兴曲》都是后世人加上去的,这首曲子虽然经常会听到但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极大(没有扎实的功底,无法行云流水的弹奏,因此也常常被拿来炫技),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

    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原因竟然及其的简单,据说肖邦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相似,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发表,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细腻柔和,结构也严谨得多。(但肖邦有脾气,觉得好的作品应该是独此一份所以拒不发表)通过这一典故,可以体会到肖邦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

    视频:基辛 KISSIN演奏《幻想即兴曲》


    好的纯音就像潘多拉的魔法盒,流泄出来的音符,交织着神秘、优雅、飘渺、性感、哀伤,激昂,化成魔咒,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听觉。

    愿时光在手掌中安静流淌,同你,同我,在音乐的海洋里舞动翩翩,共享静谧时光。

    更多文章:

    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上)

    这几首经典纯音 速速收藏

    愿这些纯音 能治愈你的忧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uv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