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跟领导沟通的思维,就得不到应有待遇
董晓闲
摘要:改变思维,成就更懂如何跟领导沟通的人
刚进入职场的一天,晓闲非常高兴,因为晓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新收获。
晓闲觉得,新收获有必要跟领导分享,所以,当时晓闲详详细细地跟领导讲了一遍,详细地讲述了获得收获的整个过程。
结果,领导听完说:“你实际上是想跟我说这句话,对不对?你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可以用最后一句话概括,我的理解对吗?”
当时领导的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我突然意识到,对于领导而言,我说的太罗嗦了,我把精力放在一些领导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了,而领导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我没有仔细讲。
这只是一个工作中的小插曲,但是,如果当时我跟领导沟通的问题非常重要呢,如果晓闲不能把握沟通的重点,那么,我将会面对比较糟糕的处境。
本质上,不能把握领导认为的重点,那么,就可以认为我们的思维存在不合理之处。
在于领导沟通时,如果我们的思维不合理,那么,我们就很难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升职、加薪就会离我们比较遥远。
跟领导沟通是有讲究的,如果你不懂正确的思维,那么,跟领导沟通就会遇到许多障碍,就会遇到晓闲类似的问题。
上面的这种问题就是没有把重心放在重要的内容导致的。
在职场上,有2种思维模式比较重要,如果能够掌握这两种思维模式,我们的职场之路会更加顺利。
1.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是指把重心放在目标上,在沟通中,不管我们面对什么问题,我们都不要偏离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目标是领导最关心的目标。
换句话说,目标导向就是要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跟领导沟通。
从领导的角度看,他最关心的是最终的结果。
而且,领导关心的是领导他自己认为重要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重要结果。
所以,在跟领导沟通时,我们要向领导提供他所需要的答案。
那么,我们在与领导沟通时,该如何体现目标导向呢?
简单的说,要想体现出目标导向,我们就应该把表达的重点放在领导关心的问题上。
具体说来,领导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A.最终结果
当下属来汇报工作,领导最开始关心的往往是整件事的最终结果。
更具体地说,就是最终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结果有没有超过他的预期。
B.失败原因
如果任务失败了,领导会关心任务失败的原因,既包括客观原因,又包括主观原因。
在领导看来,问题原因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提供合理的解释,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C.解决方案
如果任务失败了,那么,领导也非常关心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亡羊补牢,改变不利局面。
下属应该说一说他考虑如何处理当下的问题。
D.经验收获
如最终结果让领导比较满意,超过了他的预期,他会非常高兴,甚至还会对你的成功经验非常感兴趣,他可能会让你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其他员工。
如果我们能够讲解出这几个方面,领导通常就会对我们有比较高的评价了。
下面,晓闲会就开篇的那个案例来演示一下领导最关心的问题。
A.关注结果
刚开始,晓闲应该讲自己有什么收获。
刚开始,领导最想知道的不是我经历了什么或者我做过什么,而是先要了解我得到了什么。
在领导看来,如果下属的收获没有太大价值的话,了解他经历了什么纯粹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B.留意过程
如果晓闲讲出了自己的收获,而且,领导也比较认可,那么,领导此时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我是怎么做的”或者“我做过什么”。
此时,我应该给领导讲解我当时经历了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如果领导觉得晓闲的做法比较有道理的话,领导会非常认可晓闲的水平。
C.关心思维
如果领导觉得下属考虑问题周到,做事非常靠谱,他接下来最关心的可能是下属的思维模式。
这个时候,我可以给领导讲一讲做事的原理。
一旦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得到领导的认可,那么,在领导看来,下属就是真正的上道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D.经验复制
如果领导觉得下属有一套自己的做事方法,领导接下来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下属的经验和方法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下属的经验能否给公司其他人带来价值呢?”
领导会让我们把自己的经验提升为一些比较通用的方法论。
此时,如果晓闲能够讲出一番道理,能够讲清楚操作方法,领导会非常开心。
2.故事逻辑
故事逻辑是指,表达时,要展现出事情的一波三折,让听者体会到事情的反转。
在跟领导沟通时,我们应该使用这种思维模式,让领导看到我们厉害的地方。
如果在领导看来,我们处理的问题的过程平淡无奇,那么,领导很有可能会认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小,进而领导可能会认为我们并没有做什么有挑战的事情,或者认为我们没有太大的付出,或者认为我们能力不足。
如果能够让领导体会到我们的不容易,能够让领导看到我们的厉害之处。
实际上,按照事情的发展趋势,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不会是顺风顺水的。
在讲故事时,我们应该向领导展现事情进展的规律,让领导了解事情的发展趋势。
另外,在说明不顺利之后,我们还应该讲出事情的高潮部分,让对方看到事情的精彩,这样,对方就能体会我们的厉害之处。
这种思维模式可以突出自己的付出,体现事情的不易,最终可以体现出我们自己的能力。
应用这种思维的最佳方式是场景介绍,通过场景介绍,体现出来的实力最具有说服力。
场景法该如何使用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STAR法则。
STAR法则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缩写。
我们在描述自己的成绩时,应该讲清楚情境和任务,这2块可以让别人体会事情的难度。
而行动和结果也是非常重要的。行动可以体现出我们的表现的合理性,而结果则体现出我们的绩效的好坏。
具体说来,STAR法则的操作步骤如下:
A.背景
在讲解案例时,首先我们应该告诉对方任务的背景。背景描述应当客观。
比如当遇到经济危机时,为了体现营销实力,我们可以跟对方说“当时,我们同行80%的公司的客户都在流失,而且流失非常严重”,这样就是向对方传递信息:问题非常严重。
在说明背景时,我们应当尽量使用数字,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而且,我们应该使用对比的手法说明问题的难度。
B.任务
讲清楚任务可以让对方了解我们需要解决何种问题。
当对方了解的任务以及任务的背景时,对方就容易身临其境,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强烈反差,就容易体会任务的艰难。
比如,在说明我们营销的厉害之处时,我们可以跟对方说“我们公司当时流失了大量的客户,每年以5%的速度流失,而且新客户已经停止增长了,公司给我们定的目标是每年新增客户3%,老客户流失率控制在1%以内”。
一旦这么描述,对方就能感受到我们面对的挑战比较有难度。
C.行动
讲清楚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就可以告诉对方“我们是怎么做的”。
当面对的问题越难,行动的水平越高,越能体现出我们的综合素质。
有的人面对的挑战过大或者挑战可能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时,他们往往容易发挥不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起来缺乏力度和效果。
如果我们的行动方案是非常有效的,考虑的问题也非常全面充分,那么,这就非常能够体现出我们的优秀。
好的行动方案和执行过程,可以让领导看到我们的厉害之处。
D.结果
结果是告诉对方我们行动取得了什么成绩。
结果往往是用来验证我们行动的效力的,结果通常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
一般情况下,除非特殊情况,如果我们的行动过程非常好,失败的可能性会低很多。
反之,如果我们的行动非常好,那么,最终取得的结果多半非常好。
在说明结果时,最好进行对比说明,用我们处理的结果与别人处理的结果对比,会让领导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体情况。
希望朋友们有所收获,也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宝贵意见
我是董晓闲,我在这里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