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之瑞澂

作者: zhixingheyi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20:34 被阅读2次

历史总是波诡云谲,每到旋涡深处,一些平常人物却能左右一个王朝的命运。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晚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当夜湖广总督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翌日武昌光复。

面对已经失去指挥中枢的武昌新军,这位两湖最高长官,只坚持了几个小时便落荒而逃。此人便是时任湖广总督瑞澂。

"瑞澂,字莘儒,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孙",本是一位平庸的旗人子弟。却被清廷派到已是火药桶的武昌当总督。

"武昌变起。先是党人谋乱於武昌,瑞澂初闻报,忧惧失措,漫不为备,惟悬赏告密,得党人名册,多列军人名,左右察知伪造,请销毁以安众心。瑞澂必欲按名捕之,获三十二人,诛其三,辄以平乱闻。"

这三人便是牺牲在武昌起义胜利的前夜的三位先烈: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1911年10月10日凌晨,三位志士,连呼“同志速起,还我河山”等口号,和英勇就义于武昌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

“诏嘉其弭患初萌,定乱俄顷”,受到朝廷嘉奖,此时瑞澂自以为得计,扩大事态,封锁武昌城,查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於是军心骚动,翌日遂变。”

烈士的鲜血,激起了革命军的复仇怒火,在指挥机关已被清廷捣毁的情况下,当晚新军自谋起义。

“瑞澂弃城走,诏革职,仍令权总督事,戴罪图功”

瑞澂的得意维持了不到一天,便狼狈逃窜。清廷本寄希望他戴罪立功,可是瑞澂一口气逃至上海,不久闻听清朝政府欲治其罪,遂再逃日本。

“鄂变猝起,瑞澂遽弃城走,当国优柔,不能明正以法。各省督抚遂先后皆不顾,走者走,变者变,大势乃不可问矣。呜呼!如瑞澂者,谥以罪首,尚何辞哉?”

《清史稿》将瑞澂定为罪首。鄂督即便换做他人,结果又将如何呢。此时全国遍地都是火药桶,满清旗人大多庸才,却身居要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满清压迫汉人两百余年的屈辱历史终于结束了。武昌首义,华夏光复。

相关文章

  • 《清史稿》之瑞澂

    历史总是波诡云谲,每到旋涡深处,一些平常人物却能左右一个王朝的命运。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

  • 《清史稿》之盛宣怀

    清史稿中,两人合传的列传只有两篇,《唐景崧 刘永福》《盛宣怀 瑞澂》,盛宣怀为四人物之一,可见这一商人在清末朝政的...

  • 清末人物

    吴大澂伍连德

  • 清代军事吏治腐败一览

    最近重新开始看辛亥革命相关的书籍,每次看到武昌首义前后的故事,都让我唏嘘不已。尤其是在起义初期,瑞澂面对势单力薄的...

  • 《清史稿》之隆科多

    隆科多的祖上是佟养正,努尔哈赤的从龙功臣。佟养正是女真人还是汉人,《清史稿》记载不详,“先世本满洲,居佟佳,以地为...

  • 《清史稿》之林则徐

    林则徐不仅在近、当代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民族英雄,而且《清史稿》也对其大加赞赏。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

  • 《清史稿》之施琅

    明清易代之际,台湾抗清斗争最为持久,施琅最后收服了台湾。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

  • 《清史稿》之张之洞

    “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故世人亦称其为“香帅”。 “之洞喜言事,同时宝...

  • 《清史稿》之曾国藩

    在《清史稿》三百一十六篇列传里,单独作传的有四人,曾国藩是这四人之首。 仔细想来,曾国藩对清王朝有再造社稷之功,列...

  • 《清史稿》之李鸿章

    在《清史稿》三百一十六篇列传里,单独作传的有四人,李鸿章为第三人。 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史稿》之瑞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le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