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肇公曰:爱佛功德,七住未忘,妙著难觉,宜应虚心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肇公曰: 例访众圣,求之诸心,优劣虽异,忘怀必同。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
肇公曰: 海为众流之川,菩提神极之渊,始会无生,终必尽源。
【「而无所入,】
肇公曰:理无乖顺,何入之有?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肇公曰:违理故入色声,背色声则会于理。理会无入,非入色声也。自下众果类可知。
卧雪释曰:须陀洹,意为预流果,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始见佛道,入圣道法流。证得须陀洹果后,永远不堕三恶道,故须菩提说,“须陀洹名为入流”。虽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於人、天中往返投生,渐渐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后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
经中为印证“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之法旨,我佛如来举证一实例,即证得须陀洹,可视为“『我得须陀洹果』”吗?须知,诸法空华相,故假名入流,实“而无所入”,虽不入但假名为须陀洹果位。肇公解释,空性之理体,本无来去,故而“理无乖顺,何入之有?”而违背理体,则妄入色声,执迷境相。故而不入色声,不执取境相,则契合理体,方可超脱,由此可推导余下众果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