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喜欢阅读,觉得那是一个人的清欢。但若一群人一起,组队完成一场阅读的马拉松,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当临海图书馆在公众号上刊登即将举行一场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时,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可以用“蠢蠢欲动”来形容。
阅读马拉松,顾名思义,是考验专注力和意志力的行为。如果能和同样喜欢阅读的小伙伴一起,组队对抗惰性,并推动身边的朋友了解和爱上阅读,想来也是极好玩的事。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几位文友。想着,她们每个人也都有工作或家庭上的杂事拖累,不见得愿意参加吧。但没想到,换来的是小伙伴们的热烈回应,五人小队很轻松的就组成了。这倒是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没有什么比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更令人开心的了。
由于临海赛区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报了名不见得就有机会参加,还需要通过抽签决定去留。所幸我们运气还不差,进选了。
那么,首先得给小队选个响亮的名称呢。因为都是女生,我觉得叫“铿锵玫瑰行”还不错,表示女性既有温柔的一面,更有坚强独立的一面。征求各位小伙伴的意见,一致同意。至于我们的阅读宣言呢,还让人费了点心思。最后,从三个口号中选了一个:“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通过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比赛前,先预习了一把有关略读、通读与精读方面的知识。所谓略读,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翻阅目录、序言、后记、索引以及感兴趣的章节和结尾等部分,大致了解作者想要通过书籍表达的思想。也就是说,头脑中先有个对这本书的概念,把“厚书读薄”。至于通读,就是从头到尾完成对本书的阅读,需要牢记作者想要通过本书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引领对书籍结构的理解。而精读,一般指对感兴趣的章节反复的揣摩、学习,直到把其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能论述其中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把“薄书读厚”。
一切准备就绪,静等今天大赛开幕。早上9点40分,当我气喘吁吁地赶到时,其余的小伙伴早已各就各位。看来,我有些落后了。
先是微信扫码签到,然后,主办方发给我们一个参赛手环。书发下来了,书名是《直面新北极》,副标题为“北极消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看这题目,应该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感觉是个热门话题。此方面的阅读领域,之前未曾涉足,还是蛮有新鲜感的。
该书作者马克•赛瑞兹是美国人,北极研究领域的专家。他通过自己对北极变暖问题的认识转变过程,向读者展示了科学研究的全景图,也揭示了由于倍增效应下北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这本书的内容200多页,说起来并不算多。略读环节,我先翻看了下目录、序言、每章的大致内容,又翻到结尾部分,企图找到些综合性的结论。无奈,神思似乎在飘忽,没有进入状态的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4169/30c988e2324597f5.jpg)
略读结束,需要回答五个小问题。感觉这些问题都蛮简单,头脑里却没有清晰的结论。果然,答题结果很不理想。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之前貌似了解过略读的方法,实际上并没有抓住要点,真是惭愧。
通读部分,更要求仔细阅读。但由于时间有限,对不懂的章节,也可以直接跳过去。这部分阅读结束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你可以翻书,但答题时间有限,根本不容你仔细的去翻看答案。对头脑中比较模糊的概念,只能连蒙带猜了。
不比赛不知道,一比赛就露馅了,发现自己对于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许多薄弱点需要恶补。好在本人本就是抱着以玩为目的的心态去的,倒也不是十分在意结果,只是拉低了整个小组的水平,想来有些不好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4169/7af231a949e06384.jpg)
撇开比赛不说,这次阅读,感觉收获还是颇丰的,享受这个过程。
北极冰川的消融,让生物的生存状态直接受到了威胁。是自然气候变率的影响,还是人为因素的破坏?作者亲眼目睹了,短短的40年时间,北极地区的两个小冰帽已完全消亡。
读此书,更让我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值得人类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长此以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北冰洋很可能变成“无冰洋”,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状况堪忧。保护地球这个大家庭,人人有责。
比赛结束,获得了一枚珍贵的奖章,让人好兴奋。这应该是为亚运会专门设计的,青绿的底色,代表的是西湖荡漾的碧波吧,也是环保色。其上有长桥卧波,典雅又浪漫。三潭印月,则满满的杭州元素。
小伙伴们相约,明年阅马,还要继续。好吗?好的。那就一言为定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4169/04229d31623f3ab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