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者道之动的解释

作者: 黄泰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09:12 被阅读23次

《道德经》云“反者道之动”,下面就谈一谈它的妙处。这句说的是如何用功,就在一个反字上用功。反在这里通假返字,就是返本归元的意思。一切存在都是以运动的形式被感知,我们顺着运动而运动,那结果就是流转生死。世人的一生就是这么一个流转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被动的,是被各种力量推动着的,称之为命运,完全没有自由。老子在长期的静修中发现了解开生命枷锁的钥匙,就是这个反字。反过来看看,不要再随波逐流,这就叫回头是岸。

反就是不接受过去的一切,那一切文化知识都是害人的,文化有害,知识有毒,这个认识跟世人的认识完全不一样,一般人根本接受不了这一点,觉得太偏激了,这就是世人的糊涂。但这就是入道的门槛。你的想法跟世人差不多那就跟大道差太多。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什么道呢?所以反首先就是对人世间一切文化知识的否定。然后呢?然后就是对人类一切思维方式的否定。一切思维方式都要反,那都是各种因素纠缠的产物。总而言之,道绝不是大脑的产物。所以要来一个大反转才有可能入道。内在要放下一切,这样就不会被局限了。一个人掌握的东西再多跟整体比起来都是渺小的,不要说什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整体面前也只是井底之蛙。那就不要执着,彻底的放下内在的执念,那就会消除内在的障碍,那么自己与整体才会贯通,那就解脱自在了。不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个力量太渺小了,那是一种障碍,融入整体的障碍。必须彻底放下一切执念,那么不需要任何努力,任何努力都是执念,没有任何努力的意愿,那么道就出现在你面前了。功利心是入道最大的障碍,千万不要把功利心带进来,不要有目的,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与存在混同起来,那么功夫到了自然就会达到化境。所以说这很反常,跟世人的日常经验完全不一样,一般要有一个静心的阶段才能体悟到这一点,否则很难理解。

反并不是叛逆的意思,不是事物的对立面,这个反是超越,是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不能理解为反叛。后一句是“弱者道之用”,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一个弱字,不是软弱的意思,是微弱,就是一种很精微的,人们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境界。通过这么一反就超越了进入了这么一种似乎很弱的境界,所以再往下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不是有的对立面,就是那纯粹的不可思议的道的境界。这就是本源,就是从反字下手达到的,所以反者道之动就是伟大的力量,所以老子能成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就是世人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

相关文章

  • 对反者道之动的解释

    《道德经》云“反者道之动”,下面就谈一谈它的妙处。这句说的是如何用功,就在一个反字上用功。反在这里通假返字,就是返...

  •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 反者:返回,循环 【反者,道之动】 循...

  • 《反者道之动》与亲子关系之浅见

    一、《反者道之动》之浅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40章 《反者道之动》这一章是...

  • 妄悟2

    “反闻闻自性” 要点在 “反”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老子《...

  • 2021听课11—道德经导读4

    道德经导读4—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的核心是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

  • 四十.《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 道本来无所谓动或者不动,反或者不反。可是我们...

  • 反思一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反者道之动”的另一面?

    《道德经》有这么一句:反者道之动。 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启迪了《易传》、...

  • 《道德经》四十章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反者a道之动b,弱者道之用c。 天下万物生于有d,有生于无e。 注释 a反者:相反、相对;反复...

  • 《道德经》四十章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反者a道之动b,弱者道之用c。 天下万物生于有d,有生于无e。 注释 a反者:相反、相对;反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反者道之动的解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aa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