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爱孩子

作者: 子敏87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18:1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刘称莲老师《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的亲子关系相关篇章。

书中导读语是这样的:爱孩子,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么爱孩子才能感受到,怎么做孩子才肯接受,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然的,发自内心的,无私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都是可爱的,亲子关系非常和谐。为何一到初中,亲子关系就岌岌可危了呢?是我们做父母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呢?

书中提到“家长对孩子永远都要有一份好奇心,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去爱孩子”。当家长给予的爱正好是孩子所需要的时候,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理解和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作者分享了一个她和女儿的故事。好不容易有了开车上下班的机会,想到上初三的女儿,平时做公交车比较费时间,打算开车接送女儿。女儿却想自己做公交车回家,这样可以在路上和同学多聊聊天,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在妈妈的说服下,只让接送了一次,之后却还是选择做公交车回家。妈妈坚持己见,言辞激烈,女儿愤怒了,幸好妈妈及时反思,不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女儿。

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女儿好,但是刚开始却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尝试去理解她。经过反思,作者对女儿做出了妥协,尊重了孩子的选择。看上去父母的权威被撼动了,没有赢了孩子,却赢得了孩子的欣赏。

“当我们所想和所做正好是孩子需要的,那么,孩子的生命能够得到滋养,亲子关系会良性发展,家长再实施的教育孩子才会听从;如果我们的所做所为就不是孩子需要的,带来也许就是亲子关系的冲突,如果亲子关系很糟糕的话,便谈不上教育了。”家长的让步也许很难,但很多时候,如果家长肯让步,孩子也会变得“通情达理”。

如果不是出于孩子自己的意愿,家长花钱费力煞费苦心地让孩子补习功课,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父母对他的爱,而是不理解他。这就不是爱孩子的正确的方式。

到了初中阶段,家长还絮絮叨叨,孩子就更加感受不到爱,而大概率是厌烦。因为进入青春期,他独立自主意识开始迅猛发展,很多事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而是倾向去和同伴倾诉。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学会闭嘴,不说话。孩子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去缓解身心不平衡发展带来的内心焦虑。父母这时候,如果还喋喋不休,嘘寒问暖,大概率是要吃闭门羹。

父母这时候对孩子的爱,就是远远地静心守候,做好孩子随时可能求助的准备。毕竟他再觉得自己长大了,其实很多想法还是很不成熟。

不要试图去窥探他的隐私,偷看他的日记,要发自内心尊重他。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尤其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不要一厢情愿去爱孩子,试图从他的角度理解他,用他需要的方式去爱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如何爱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tj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