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罪春秋晋国史话历史
晋国史话·第三辑(409)诸侯皆叛其九:灭陈伐蔡——进击的楚王

晋国史话·第三辑(409)诸侯皆叛其九:灭陈伐蔡——进击的楚王

作者: 逸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01:37 被阅读68次

    王的理想


    楚灵王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讲道理的人,相反他很重视人才,也乐于纳谏。薳启强、然丹(子革)、伍举、左史倚相这些著名的贤人,都很受楚灵王的器重。而在申地会盟的时候,他还听从伍举的建议,特意向宋国左师向戌、郑国为政子产询问仪礼的细节,好让诸侯产生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同时在举行盟会的时候,他还让伍举站在身后,好随时提醒自己哪里做错了。他的这些举动,其实都是在有意向诸侯示好,可惜却没有人愿意领情。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给人带来一种骄横跋扈的观感。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他所存有的一个巨大的野心,一个脱离了当时人们认知的宏大理想。

    在申地会盟时,伍举曾列举了前代几次重要的盟会,有夏启的钧台之享,商汤的景亳之命,周武的孟津之誓,成王的岐阳之搜,康王的酆宫之朝,穆王的涂山之会,齐桓的召陵之师,晋文的践土之盟,说这些盟会都有不同的礼仪,您准备采用哪一种?楚灵王在这其中选择了齐桓公的礼仪。

    可问题是,诸侯之所以弭兵,就是因为他们对争霸事业都倦怠了,不愿意再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如今弭兵都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他们最不希望的就是重提争霸的往事。而楚灵王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不合时宜地产生了这样一种违背历史潮流的愿望,怎能让诸侯不心生戒惧?

    申地会盟和此后伐吴的过程中,诸侯对楚国的敷衍、戏谑和嘲讽,让这个有着光荣而伟大梦想的巨婴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也让他对这些嘲笑自己梦想的诸侯产生了强烈的仇恨。于是在不久之后,他便修改了自己梦想中的蓝图,他不再寄希望于祈求诸侯的拥护,去实现齐桓公那样的伟业,而是产生了一个远超时代的理想:吞并天下。

    他特意为这个理想进行了一次占卜,然而神祇却给了他一个否定的答案。这让楚灵王很是懊恼——想要成就霸业,诸侯不愿支持,想要得天下,上天又不允诺——难道自己终究要困死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碌碌无为地活下去吗?

    楚灵王显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于是就愤恨地将龟甲摔在地上,指着苍天责骂道:“连这一点点的好处都不给我,那我就自己去争取!”

    王的怨念


    或许在楚灵王的心中,楚国几百年来一直不能称霸中原是一个难以诉说的隐痛。后来在跟然丹提起往事的时候,他曾经问道:“以前我们的先王熊绎,和齐、鲁、晋、卫等国的先君一起侍奉周康王,四国国君都分得了天子赐给的宝器,唯独我楚国没有。若是我现在派人到成周,请求一尊鼎作为赏赐,周天子会给我吗?”

    楚灵王的这个提问被人们理解为他骄横的表现,但实际上,或许是因为他太向往像齐桓公一样,统领着诸侯东征西讨,建功立业的感觉了。他在申地会盟诸侯,为的就是要仿效齐桓,做一番功业。他担心诸侯会不支持,还特意询问然丹,如果自己兴复霸业,周朝、晋国以及其他的诸侯会有什么反应。

    然丹起初顺着他的意思,说这些国家哪有不害怕我们的,您如果想做,就一定能成功。当时有很多人对此都不看好,聆听了他们谈话的析父就认为然丹谈话时唯唯诺诺,就好像是王的回声一样。

    但然丹显然不是王的回声,他只是想让楚灵王将自己的愿望都表达出来,自己才能有的放矢地劝谏。果然后来灵王回来以后,然丹就借着他夸耀左史倚相的由头,劝说楚灵王要懂得放下,有些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如果执意去追求那些已经无法完成的事情,到头来很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楚灵王听了这些话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等辞别了然丹后,便落寞地坐在营帐里,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内心不断地挣扎。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甘心”这三个字。然而楚灵王终究是越不过这道坎,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撞时,不愿意放弃理想,就只能与现实搏斗,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头破血流。

    然而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自从决定了要与上天叫板,楚灵王便开始切实地践行自己的理想,他首先瞄准的目标,便是一直以来依附于楚国的陈国和蔡国。

    王的暴击


    晋平公廿四年(534BC),陈哀公病笃,他的两个弟弟公子过和公子招杀掉了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为太子,迫使陈哀公自缢而死。二公子扶植公子留即位,并安排人到楚国通报君位继替的情况。但公子胜不满于二公子弑君立君之举,便也同步跑到楚国要求楚国伸张正义。

    楚灵王得知内情后,当即就杀死了陈国使者,并派弟弟弃疾联合宋国共同发兵,拥立故太子偃师之子孙吴讨伐陈国。陈国内部有不少反对二公子的人,在他们的配合下,楚军很快就攻陷了陈国。

    但攻陷陈国之后,楚人并没与扶持太孙吴上位,反而是直接灭掉了陈国,将其设为一个县封给了穿封戌。这个消息传到晋国的时候,晋平公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陈国这就算是亡国了?”

    看到晋国毫无作为,不免让楚灵王有些飘飘然。于是在晋平公去世后,他又故伎重演,在申地召请蔡灵侯朝见。蔡国大夫纷纷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楚国这次送来这么多的财礼,而前来通报的使者说话又如此谦恭,这也太反常了,其中必定有什么阴谋。

    蔡灵侯也是左右为难,毕竟陈国灭亡就在眼前,去了恐遭不测,可不去也是在给楚国以讨伐的借口,无论你怎么选择,其结果都难以预料。与其左右为难,还不如去碰碰运气。但碰运气这种事情,毕竟不太可靠,果然蔡侯去到楚国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楚灵王在杀掉蔡灵侯后,又派弃疾上阵,带兵包围蔡国。蔡国的国力与陈国差不多,但因为早有准备,想灭掉蔡国就相对要费些周折。从四月初七蔡侯被杀,到十一月份攻灭蔡国,前后持续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蔡国免不了要向晋国求援。

    厥憖会盟


    韩起在接到消息后,却并不打算出兵,只是把自己当做是旁观者,在一旁评判双方的得失。韩起继续无所作为,这就让中行吴大为不满,于是就找到韩起,劈头盖脸地训斥道:“既不愿援救陈国,又不能救援蔡国,你是铁了心地要让诸侯看晋国的笑话吗?作为盟主不能救亡图存,还要我们这些卿干什么?”

    韩起也是无奈,只好就顺着他的意思,召集了宋、鲁、齐、卫、郑、曹、杞等国在卫国的厥憖(屈银)举行会盟。对于这次的会盟,子产看的很清楚,他认为楚国已经铁了心要灭蔡,诸侯的威慑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就对前往会盟的罕虎说道:“我认为你走不远的。”

    关于这次会盟的具体细节,史料中只是提到因为单成公目光呆滞、言语迟缓,叔向认为他活不久了,其他的一概未提,显然是没有商量出什么结果。最后晋国派了狐父到蔡国去请求楚国罢兵,楚国当然不肯答应,最终还是把蔡国给灭掉了,以弃疾为蔡公,并在冈山杀掉了隐太子,用以祭祀山神。

    王心仁慈


    在担任令尹的时候,想要篡夺王位;一旦篡权成功,便又想独霸天下;一朝称霸梦碎,便试图夺取天下。楚灵王总是在一步步地走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路上,陈、蔡的见灭,让他内心很是振作,便想趁机图谋吴国,试图一举解决吴国对楚国的威胁。然而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却不知危险也在向他悄悄逼近。

    楚灵王以欺诈手段连灭陈、蔡,又将许、城父、陈、蔡、胡、沈、道、房、申等地的民众四处迁徙,让这些远离故土的人都怨声载道。而他取得权力的过程中,又使用了残酷的政治手段,诛杀、打压异己,在国内也树立了不少敌人。

    而楚灵王最大的失算,莫过于是重用他那个“当璧”的弟弟弃疾了。他不仅任用弃疾四处征讨,还在灭蔡之后将其封为蔡公。关于这件事,申无宇曾明确表示反对:“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我听说五大不能在边,五细不能在朝,亲不在外,寄居者不能在内。如今您把弃疾安置在外,郑丹却安置在内,恐怕会生出祸患。”

    楚灵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不会有事的。”

    申无宇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还请君三思。”

    申无宇所谓的五大,指的是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等。这些人有权势,私属众多,如果外放,容易对国内造成威胁。晋国的共太子申生、曲沃桓叔、郑国的共叔段、楚国公子弃疾、齐国的公孙无知、卫国的宁殖、孙林父、晋国的六卿都属于五大的范畴。

    五细指的是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这样违背了礼制亲疏关系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人。这些人如果放在朝中,往往会谗言惑主、扰乱朝政,甚至弑杀主君。齐桓公身旁的寺人貂、易牙、公子开方,叔孙豹身旁的竖牛等人皆属于五细。

    申无宇这里强调的是,像公子弃疾这样的母弟、贵宠公子,又有“当璧”传言犹在,自然会聚集一批对现状不满的人。你将他外放蔡国,不便监视控制,假如他有异动,你也不能遥制,很容易发生祸乱从而危及国本。然而楚灵王或许是不愿手足相残,对此却不以为意,终究还是没有听申无宇的谏言,结果真的就惹出了一场大祸。

    《晋国史话》第三辑 / 逸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一道:怎么又退回到楚灵王时候了:innocent:
        逸川:@一道 稿件有点乱,再重新梳理一下

      本文标题:晋国史话·第三辑(409)诸侯皆叛其九:灭陈伐蔡——进击的楚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xv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