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技的兴起,使得网络本身不再局限是一种工具,更生长成一种革命性的思维:不仅用全新的逻辑重塑着商业世界,也改造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我们人格也被它入侵与异化。
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络空间”,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紧密交织难解难分。同时在生活人格、工作人格之外,每个人都裂变出各自的“网络人格”。三度空间+三种人格,组成我们人类新时代的生活模式。
互联网一方面不断营造使人“宅居”其中的孤岛,一方面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重大的生存命题:碎片化的时代,如何不碎片化的生存?抗拒孤独是人类群居的属性,使得我们比任何时期更加渴望拥有“社交同类”的能力。在互联网+之后,我们迎来社交+的时代,是我们的天性,也是技术的宿命。社交将成为一切流量之源。
一.产品篇:无社交验证的产品,都是半成品
在商业完成了互联网+改造之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型购买”,都将被不多的几个超级平台快速而便捷地满足。在这块赢者通吃的阵地上,任何试图切割蛋糕的做法,注定是中小企业的大坑,也绝非自己“新零售转型”的土壤。
社交新零售的核心并非与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抢夺存量市场,而是在不断流动的社交关系,不断涌现的新流量方向,才是企业升级商业的舞台。
中国出现消费升级根本的推动力量是:“需求型购买”向“喜好型购买”的过渡,你在研究产品时,你的对手在研究人,产品很重要,但是产品的设计理念更重要:只懂工艺参数,不解人性的产品都再难成交。对用户理解的深度,成为一个公司的新竞争力。
社交+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可以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依靠协作和平台去执行系统性工程。于是企业最大的营销资源不再是任何媒体的广告,而是粉丝社交分享口碑,产品最大的成本不再是制造中的物理成本,而是收割社交口碑,获取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任何不被社交验证的产品,都将沦为半成品。
二.升级篇:注意,你看到的可能是伪产品升级
大数公司把消费升级当成发展核心战略,但是往往搞错了方向:把消费升级误解成“把品质搞好、包装搞靓、价格搞贵”。
消费升级出现的根本原因,用户不再满足于“需求型购买”,大量向“喜好型购买”跃迁。消费者在社交舆论+内容传播的影响下,对消费过程中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化,是升级在观念上,而不是升级在他付的钱上。纠结于产品工艺、价格的高低,忽视了人的自我意识、生活态度的改变,就误解了消费升级的本质。
同时消费升级,也升级着企业和用户二者商业关系:从“买卖关系”升级为“服务关系、赋能关系”。面对社交与购物紧密融合的趋势,企业既需要打通接触消费者的前端做好内容营销,创造分享和评论的平台,也需要有整合后台交易数据,匹配培训与物流等诸多综合能力,为用户赋能使之成为企业平台上独立经济体,分享产品价值和品牌利益,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新零售模式。大量成功的社交电商/微商案例表明,一个优秀的社交+产品平台,均能从100个铁粉,开始其商业的起步。
三.内容篇:社交+的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我们商业发展经历了:产品为王、渠道为王、品牌为王、终端为王…历史阶段。接下来的趋势是:链接为王、流量为王、产品为王、社群为王、传播为王?观察一个时代以何为王,可以从“最稀缺资源是什么”的角度分析。
当下最稀缺的资源是产品、品牌、链接、流量?都不是。是用户的关注力,关注是最稀缺的资源,即是吸引眼球的内容。任何新流量场的涌现,微博、微信、小视频、抖音...背后都是新内容的涌现。不要去推销产品,而是推销内容,推销场景,成为最佳的市场策略。
社会上有太多的公司在卖东西,大部分注定我们压根就不会看到。为此,他们不得不花费很多钱在营销上。无疑当下商业能力的首要体现:是能为自己的项目导入多少流量。传统商业、乃至旧微商的链接思维是:多少人看到我,希望越多越好!只关注付钱成交的人,是“狩猎思维”,在流量红利消失之际,这种方式已无出路。
新社交商业的内容营销是:谁来看我,希望越精准越好,聚焦在认可我的人,是寻找同类,是“粉丝思维”。从产品找人过渡到内容找人,粉丝找粉丝。
社交+时代,消费者=读者,品牌=产品+内容。没有内容的品牌都会在社交网络中忽略、沦陷。
四.理念篇:商业=线上有内容+线下有场景
内容制造的能力,成为商业竞争的生产力。内容在社交+时代不仅局限在营销传播,更要对产品进行全新阐释,为品牌特色气质赋能。内容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方便法门。什么内容才最有独特的气质?最具差异化的魅力?是小众,有拒绝,这是社交传播动力学。
越小众的腔调、越“拒绝”的态度,越会吸引精准人群,越令粉丝引以为傲:你有江小白式的文艺风格,我有二锅头式的青春不屈,一样的小酒不一样的情怀,绝不讨好每个酒中人。
大都数人认为内容是纯线上的东西,内容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文字、视频、图片等适合于互联网传播的媒介形态。线上内容从消费者视角来说,毕竟只是与一块屏幕间的接触,“线下内容”——即消费场景,也是“内容营销”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搭建出与消费者全感官的接触,形成完整的用户体验。
五.组织篇:“生产销售型”转变为“内容服务型”
现在的很多社交零售企业,依然沉浸在四处围猎流量、发展代理,转化用户,聚焦生产和成交的作业方式。他们的业务销售人员在快速变化的新商业竞争中,不得不面对日益萎缩销售困境。社交+商业的时代,竞争要素已经变成:社交+内容+产品+服务。企业组织也必须从“生产销售型”组织,转型升级为“内容服务型”组织,否则所谓转型都不能落实接地气:不是招几个文案美工就完成了转型。企业结构最终成为服务性平台(S2b2c平台),企业S做为平台和代理小b(核心粉丝)一起,共同服务消费者c 。
企业应该意识到:社交+商业的增长引擎来自小b,因此获取足够多、足够高效的小b是关键。而这些源自企业对社交+时代新商业的理解,确立“先社交再成交”的新思维,坚定转型组织结构。在新周期萌芽的起始阶段,主动参与其中,顺应大势,最终建立自己社交化新零售的专业化营销体系。这应该是当下企业最理性的战略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