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麑后,蛇颈鱼尾,鹳颡(sǎng)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hui),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zhuo)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其中的麑指麒麟,思,即腮。颡,即额。莫,即暮。凤是象形字,甲骨文就像一直鸟,凤从鸟,凡声。
凤的原义就是一种神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祥瑞,其中,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古代也用凤来比拟人,如才德高尚的人被认为具有“凤德”,出类拔萃的人被称为“人中龙凤”。
凤也指乐器,音律,如凤管指笙,凤箫指排箫。
凤也是一种中华姓氏,远古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氏)时,以凤鸟氏为历正官,就是专职掌管天文历法的大臣,以指导人们按照季节时令耕田种地和收获的官员。其后人以凤为姓。
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水道。一种水体形式。我们说的溪,江,川,水,河等都可以视为接收径流而形成的水道。根据使用的场合而有不同的词语选择。
河流中的水通常是淡水,可能从冰川,较高的地势发源,流向较低地势的海,洋,湖,地下缝隙,或者另一条水道。
河也有可能因为中途水流入量比蒸发量小或者没有遇到其他水体而干涸殆尽。
秦汉之前,河专指黄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河图”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传说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黄河出现图画,是圣明君王出现的一种征兆。
除了河图,还有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图象,象征意义同河图。
传说后来大禹治水,河伯献河图,宓妃献洛书,使得大禹终于战胜了洪水。
也有一说,河图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这个神秘图案源于天上星宿,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
“河图”的这个“河”,指的是“星河”。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
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上天也不再出现河图了,我这一辈子也快完了吧!”
孔子的一生都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为恢复周礼而奔波,当他在鲁国受到排挤后,被迫周游列国,同时向各个国家献计献策。
然而,他的意见和思想很少被当时的国君采纳。处处碰壁。到了垂暮之年,也没能迎来一位欣赏他的明主,孔子不由得发出了“吾已矣夫”的无奈感慨。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是句隐语,意思是圣王不出。据古史记载,伏羲王天下,龙马背负河图洛书出来;舜帝在位时,凤凰来仪;周文王治政,凤鸣岐山。
孔子借用这些典故,言下之意是当时缺少舜、文王这样的圣君明主。世上无明主,像孔子这样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也就无人赏识,没有用武之地。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任何时代都不缺少人才,而是缺乏圣君明主。
孔子的感慨也在提醒君主或当权者,应该任人唯贤,放手使用人才,并与这些人才一同创造历史。如若不然,会有很多才华横溢之士抱憾终生。
燕昭王求士
战国时期是个四分五裂的时代,也是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当时诸侯割据,群雄争霸,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负弱国,经常爆发兼并战争。
燕国地处北方,所辖区域约相当于今天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在西周时,它还是一个小国,齐桓公称霸时期,燕国差点被山戎所灭,公元前664年,幸得齐国支持,打败山戎。
到战国时,燕国才逐渐富强起来。公元前316年,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kuài)当政,他听信一个名叫毛鹿寿的人的花言巧语,效法尧舜禅让的作法,将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纵横家苏秦的亲家),并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而由子之重新认命。
这一作法引起了燕国旧贵族的强烈不满,新旧贵族为此展开激烈争斗。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临邦齐国乘机发兵进攻,仅用15天就攻占了燕国首都蓟,燕王哙死于战乱,子之则被齐国活捉,由齐宣王下令处死。
于是,赵武灵王将燕王哙送在外国当人质的庶子公子姬平,从韩国护送回燕国即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国恨家仇他都想报复,然而对手齐国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兵强将勇。与齐国相比,燕国地方小,兵源少,力量薄弱,要报仇雪耻,谈何容易?可燕昭王认为,燕与齐相比,差距虽大,但却可以弥补,关键在于求士。
所谓“士”,本指贵族中低级阶层,他们的地位在士大夫之下,而在庶民之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士”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在战国时期,凡有点本领的成年男子,几乎都可以称谓“士”。他们成分十分复杂,有目光远大、思想敏锐的政治家;有善于带兵打仗、攻城夺关的将军;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有摇唇鼓舌、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一些鸡鸣狗盗、身怀一技之长的贫民。
在当时,这些士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能量却很大。尤其是一些说客,他们善于根据各个国家的切身利害来把握国君的心理,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加上他们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所以,一番话往往就能改变某个国君的主张、左右形势。
孟子在他的著作里说:“这些人一怒而诸侯惧,居而天下息。”是说这些人一发火就要唇枪舌剑、挑起事端;而他们安居在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可见这些人的能量非同小可,不可小觑,因为士的能量大,因此各国都争先搜罗他们,强大的国家想利用他们扩大疆土,统一天下;弱小的国家想依靠他们维护安全。连一些贵族也想收养他们,以备不时之需。
因而当时求士之风盛行不衰。最著名的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
燕昭王要报仇,显然国力不足,于是他便自然的想到求士,想依靠士的力量,来帮他复国报仇。那他是怎样求士的呢?
首先,他消除了内乱,然后发布招贤令,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wěi,今河北省涞水县隗家庄村人)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
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
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
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很多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
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
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如乐毅、邹衍、剧辛等人,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并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