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得(14)
原文(第十章第二部分):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者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心得(第十章第二部分):
执掌政权者,是民众瞩目的焦点,说话,办事,做任何决定,更要谨慎,不可有所偏颇,否则,就会被天下背离。
《诗·大雅·文王》说:“尚未丧失民心的殷商,还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应该以他的灭亡为鉴戒,天命不容易长久保有。”这是说,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殷商未丧失民心时得到上天的保佑,当它丧失了民心,天命就不长保。因此君子首先要在德行上谨慎。
君子有了德行,民众听从于他,这就有了民众,有了民众这就有了土地,有了土地,民众勤耕于地,这就有了财富,有了财富,这就有了国家的用度,可以支付各种费用。从以上可以看出:德行是本,财富是末。重本轻末就会争夺民众的财富。因此,聚敛财货民众就离散,散施财富民众就归聚。君子要有德行,重德而不重财货,才不会与民众争夺财富,才会让民众团结在自己周围。
所以说出违背情理的话,也会听进违背情理的话;不正当得来的财富,也会不正当的失去。《康诰》说:“天命是不常在的。”是说有好的德行,就能得到它,没有好的德行,就会失去它。
《楚语》说:“楚国没有什么作为珍宝,只把好的德行作为珍宝。”跟随晋文公出亡的舅犯说:“流亡者没有什么作为珍宝,把亲属仁爱当做珍宝。”可见德行的重要性。
《秦誓》上又具体说了有德行的人是如何做的。“有位耿介的臣子,诚实专一而没有其他技能,他心地宽广,这样就有所包容。他人具有技能,就好像自己具有的一样;他人俊美聪明,就由衷地感到喜好,无异是自己口中说出的那样。有德行的臣子,心地宽广,不嫉妒他人,他人有技能,为他人高兴,点赞,不小肚鸡肠,不怀恨在心;他人俊美聪明,也不嫉妒恨,也不在背后诋毁他人,而是别人有好的言论,好像他自己有,发自内心替他人高兴。这种人能包容他人,因而可以守护我的子孙和民众,也有利于国家。
然而,也有一些不道德的人,他人具有技能,就嫉妒憎恶;他人俊美聪明,就从中作梗使人不能进用。这是嫉妒心特别强的人,是很危险的人。这种人不能包容他人,因而无法守护我的子孙和民众,这就危险了。”仁人对于这种人绝不心慈手软,会放逐这种人,把他们驱赶到四夷之地,不和他们同居国中,让他不能危害那些正直无私,才华横溢,干事创业等优秀的为国为民为大义的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