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拾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赏析中国传统文化
【传习录读书札记96】不要为了争论而争论

【传习录读书札记96】不要为了争论而争论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3-13 06:00 被阅读0次

    第148条(《启问道通书》之六)原文节录:

    来书云:...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朱、陆虽不辨,彼自能觉得。又尝见朋友中见有人议先生之言者,辄为动气。昔在朱、陆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工夫有未纯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师)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

    此节议论得极是极是,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论自己是非,莫论朱、陆是非也。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譥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所谓朱陆之辩主要是指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之间关于心与理的学术论争,最著名的一次正面交锋是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由吕祖谦发起,意在调和朱陆之间的学术分歧。

    四人最显著的共同点是都有志于弘扬儒学,热衷于研学、讲学,在政治上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四人都以学问显名于世,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朱熹年龄最长出生于1130年,1148年春进京科考,勅赐同进士出身,1153年至1157年做了四年的县衙主簿,其后从事著述和教育,直到1178年才重新入仕。

    陆九龄生于1132年,1169年进士,不曾入仕途。陆九渊年龄最小,1139年出生,1172年参加礼部省试,当时的考官吕祖谦对他非常赏识,吕祖谦丁忧离职,临行前力荐陆九渊。陆九渊高中进士后,不为主和派所容,当年即回乡开坛讲学。陆氏的八世祖是唐末宰相陆希声,九代人一直居住在江西金溪的祖宅中,为当地宗族大家,家学深厚,到了陆九渊父亲这一代虽家道中落,但仍有盛名。

    吕祖谦1137年生人,1163年进士及第,一直在朝廷编修、秘书、考官等岗位上奔走。吕祖谦是婺学的创始人,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1175年,吕祖谦守父丧期满,前往福建访问朱熹,共同研讨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理学,并一同编撰了《近思录》一书。吕祖谦的婺学与朱熹理学更为接近,他与二陆又是好友,且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他于是邀请朱熹、二陆一起到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研讨,史称“鹅湖之会”。

    陆九渊重“尊德性”,朱熹重“道问学”。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客体,心是主体,先穷事理,才能明心见性,重视教育,灌输圣人的学问,就是由外而内,强调育人。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说过,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陆九渊的看法有点类似,他认为,朱熹的教育方法过于支离破碎,“吾心即是宇宙”,治学关键在于不断充实扩充本心,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做人在于自己,不学知识也可以成就德性,他举例说,尧舜之前哪有什么圣贤之书,尧舜却成了圣人。

    鹅湖之会并没能消除双方的分歧,陆九渊年轻气盛,即兴赋诗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双方有点不欢而散的感觉。但毕竟双方都是大儒,分歧在学术,而不在交情,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太多沟壑,更没有相互拒人于千里之外。后来,朱熹邀请陆九渊到自己的白洞书院讲学,陆九渊欣然前往。

    周道通在评论朱陆之辩的是非时说,没有必要一定要在两者之间站队,只要遵循王阳明“立志”的教诲,自然能够致良知,这样治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也没有必要因为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存在分歧,后学之人就相互置喙指责。

    周道通说,朱陆当时不免也犯了意气用事的毛病,不如程颢先生气象从容。程颢曾经是王安石(介甫)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后来两人分道扬镳,原因就在于王安石为了迎合君主急于兴利而重术轻道,而程颢始终不忘“格君心之非”,以实现孔孟的政治理想。但程颢并没有像司马光那样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他对吴师礼说:“请您把我的观点告诉介甫,即使对他没什么帮助,对我自己一定是有益的。”事实上,二程理学走向成熟正是部分得益于对王安石变法的反思上。

    王阳明非常赞同周道通的看法,他指出,不要纠缠于朱陆之间的是非,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整日图口舌之利,甚至毁谤他人,这其实是自毁形象,不如自己砥砺实践,躬身而行。那些批评心学的人,如果能从中受益,那有什么不好呢?王阳明说,别人的批评只能使我更加警惕,不断反省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德性更加充盈,古人曾说:“攻吾之短者是吾师。”这句话或指《荀子·修身》所云:“故非我而学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王阳明常有意引前贤良言的做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96】不要为了争论而争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cddrtx.html